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当初唐诗家在声律、风骨、诗歌题材等方面为即将到来的盛唐气象抱薪添火之时,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以一首诗境玲珑透彻的《春江花月夜》,一举确立了他在唐代诗坛的坐标。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称它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是以乐府旧题写成的长篇七言歌行,全诗紧扣题目,三十六句围绕“春”、“江”、“花”、“月”、“夜”展开,通过对一夜之间“月出”、“月升”、“月斜”、“月落”的细致描绘,抒发了对人生匆匆的感慨。这是一首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结合得天衣无缝的佳作。诗人开首即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起笔八句,诗人将“春”、“江”、“月”、“花”等景物一一铺开,形诸笔端,描绘了一幅春江生明月、明月照花林的月夜江上美景,看似烟波浩渺,实则纯净无垠。接下来又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面对这一望无垠的江面上升起的一轮孤月,诗人敏感的思绪突然跃向了对同样无限的生命的思考,思索的结果就是:一切皆归尘土,惟有时空永恒;光阴如东流之水,一去不再复返。“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与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之后诗人又写道: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年华转瞬即逝,青春一去不返,人生短暂悲伤,扁舟之上的游子和阁楼之上的思妇,唯有对着一江春水、一轮明月诉说着心中离别的忧伤。前四句总写,从“可怜”一句以下八句写思妇对游子之思:连月光都看我孤单,久久不愿离去而要形影不离地与我作伴;远方的爱人啊,我想赶走这该死的月光,奈何又加深了对你的思念;明月同时照在咱俩心坎,何时又能听君一言?欲随月光将你照耀,可是你让我如何飞过这无垠的江面?
最后八句笔锋一转,转写游子思归,写得极其伤感:昨夜梦见花已凋落,春已过半,身居异乡的我却迟迟没有回家。奔流不息的江水看来也要将春天带走,江面上倒映的明月也已经向西倾斜,直到海雾将它吞没。南来北往的游子啊,又有几人乘着这轮明月回到了家?而我只有将无尽的思念交与残月,任她洒满江边的树林。诗人最后通过“花已落”、“水东流”、“春欲去”、“月西斜”、“夜将明”呼应了开头,一开一合之间也升华了文题。而一句“落月摇情满江树”更是余音不绝,让人回味无穷。
在艺术形式上,这首诗情、景、理融于一体,景美、情真、理透彻;韵律节奏颇具特色,犹如一首梦幻的夜曲;色彩以淡为主,但不乏绚烂多姿,好似一副淡雅的水墨;意境苍远但不缺晶莹剔透;巧用典故以及顶真手法,注重细节描写。除了被誉为“孤篇横绝”外,闻一多在《唐诗杂论·宫体诗的救赎》中还赞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