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资源”成为“热经济”,你对冰雪产业了解多少?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原创稿

视频制作:实习生周睿知

北京冬奥会使得人们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持续高涨,这股热情也正在带动国内“冰雪经济”快速发展。“冰雪产业系统庞大、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中国消费经济中的新亮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吕宁在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

双端发力,实现冰雪产业飞速增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 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旅游规模将达到3.05亿人次。

对此,吕宁表示,这种变化与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密不可分。“从需求端看,除了参与人数的增长外,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冰雪参与者的重游率、重复到访率非常高。”

《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20-2021雪季财年(滑雪产业的统计时间为当年5月1日至下一年4月30日)期间,一次性体验滑雪者占比由2019年的72.04%下降至57.64%,滑雪者在国内滑雪场的人均滑雪次数由2019年的1.60次上升为1.91次。

在吕宁看来,这种变化说明重复的冰雪消费需求日渐旺盛,整个冰雪产业拥有非常庞大的市场基础。

“从供给端来看,全国冰雪场地有效供给极大提升,人民参与冰雪运动更加便利。”吕宁表示,包括休闲健身、冰雪旅游、赛事观看、场馆运营、装置装备等内容都是供给端参与的重要切口。此外,从单一的滑雪场到集食住行游购娱综合性服务为一体的滑雪小镇、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实际就是供给聚集的产业表现。

三路并举,推动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

“家门口办冬奥”为冰雪经济营造了更好的市场环境,为各地冰雪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么,如何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吕宁建议,首先是做大做强做实冰雪产业集聚区,依托冰雪赛事和冰雪旅游,实施“冰雪+”工程,促进冰雪产业与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传媒等其他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国际冰雪运动休闲基地、高端滑雪赛事活动基地,将亚太地区构建成继阿尔卑斯地区、北美地区之后的第三增长极。

“其次是要加快提升我国冰雪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吕宁介绍,2019年,我国新增的1149台造雪机中国产达到467台,但架空索道等核心雪场设备的国产化率还比较低。因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冰雪科技企业,是我国冰雪产业稳固发展的重要保障。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打造国际顶级冰雪赛事活动平台和冰雪旅游度假地应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的原则,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吕宁说。

展望未来,继续提高冰雪消费引领作用

根据《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1万亿元。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冰雪运动的专业化和与之相对应的冰雪旅游的大众化是未来冰雪产业发展的两大重点。”吕宁说。

“冰雪运动专业化是杜绝一次性消费的最好良药。”吕宁表示,为冰雪运动参与者配备标准化的冰雪服务、科技化的设施装备与专业的运动员教练指导,不断完善冰雪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做到精心培养和精准就业相结合,提升冰雪人才的专业化水平。

冰雪消费具有极强的带动性、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区域聚集性。吕宁认为,冰雪旅游聚集区应结合自身文化特点,突出区域特点,比如可以和温泉、民俗文化、民族特色相结合,实现冰雪产品的品牌化。“以前我们打造的国际品牌可能是东北三省,是北大湖,未来新的增长极就是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崇礼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所以品牌化是我们必须坚持走下去的一条路。”

“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冰雪消费目前呈现出很高的热度,但目前冰雪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产品组合度不高,甚至服务品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时有出现,行业如何自律、服务品质如何提升、冰雪经济热度如何延续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并解决的。”吕宁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99 字。

转载请注明: “冷资源”成为“热经济”,你对冰雪产业了解多少?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