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服务业的支柱,也是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源泉,这在全世界都是如此。欧债危机之下希腊神奇般的恢复经济活力,依靠的主要就是旅游业的贡献,由于旅游业的发达,世界各国趁希腊物价相对便宜之际,各国游客纷纷而至,推动希腊旅游业大为兴旺,旅游业雇佣了大量希腊人,让希腊的失业率从惊人的25%急剧下降到17%,让希腊的危机局面大为缓解。
旅游业作为富民工程在中国的作用其实也是一样的。
2017年中国的游客已经达到了50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4.57万亿元,5A级景区数量249个。2018年,游客人次达到55亿人次,旅游收入5.13万亿元。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对于旅游业的投资也在迅猛增加,2017年PPP项目达到781个,投资9183亿元。144个旅游产业基金,总规模达到8000亿元。还有大量的旅游公路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乡镇复兴建设以及扶贫资金的投入。其中仅仅是特色小镇的总投资估计就有5、6万亿的规模,而其中又有40%左右属于旅游发展型的小镇。所有这些惊人的投资规模大都会涉及到旅游业这个富民工程,涉及到基层财政,它们都建立在游客人次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一旦游客人次接近或是到达顶点,甚至游客人次开始出现下降,则投资的资金将会成为债务,富民工程甚至可能演变成为坑民陷阱。
不幸的是,基于追踪研究的预测表明,中国的游客人次持续增长正在接近顶点。
四川是中国的旅游大省,具有典型案例的意义。四川2016年的游客人次是6亿多人,2017年达到7亿人次,这一年的增长幅度是很大的,但到了2018年,游客人次几乎没有什么增长,只有7.02亿人次。而以2019年的现状来看,由于泥石流以及洪水的灾害严重,情况更加不乐观,全年甚至有负增长的可能性。这种接近游客人次顶点情况的出现,主要是三大原因,第一是气候,目前是全球气候暖化引起的气候异常期,今后看来还将延续下去,因此自然灾害频发,今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明年以及今后完全可能也将不断发生。第二是人口,人口老化以及少子化对游客人次是有很大影响的,目前婴儿潮时期的“六零后”一代已经接近60岁的年龄层,中国这一最大的游客群体,就快走不动了。事实上,不但是人快“走不动”了,人口总量规模的净下降也基本就是现实。第三是旅游业的大规模建设,遍及中国各地,游客资源被普遍的稀释和分摊。国内总量即便略有上升,但实际各地却会出现相对的下降,使得各地投资放空,债务沉重。
中国旅游业的增长接近顶点这一预测所导致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大量的省市县旅游规划以及投资计划都是建立在游客人次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乐观的估计导致了乐观的投资,这意味着包括发展战略规划、旅游业行业规划、“十三五”规划甚至未来的“十四五”规划都可能出现严重错误。其次,基层财政可能陷入严重的危机,一些边缘地区的基层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对于旅游业存在刚性需求,财政基本就是靠景区门票收入来支撑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和未来预测,解决办法并不多,但也并非不存在。最主要的政策解决方案,首先是要强化提升旅游业的品质,用品质的提升来提升旅游体验,提升竞争力,进而从质的方面,而不是从量的方面来增加旅游收入;其次,现在不太被重视的国外游客,作为重要增量来源今后将会成为主要客源之一,因此要尽可能的开放市场,如果不开放,过去的大量投入一切都是白费。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启动市场,启动消费,这是“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要实现这一大目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客观认识现实发展环境,从预测出发,而不是从惯性出发,认清条件,调整重点,谨慎规划,这是发展的根本要件。
了解抗疫现场,参看财新“万博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