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继勇
虽然巢湖到合肥只有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很惭愧,在2017年最后一天之前,我还没有认真地在这个小城散步,没有寻访过她悠久的历史。
近二十年来随着巢湖右岸凌家滩文化遗址的发掘,一段五千年前的文明,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出土文物证明凌家滩曾是古代的繁华城市,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他把中国历史又向前推了很远。古巢国,像个迷,隐藏在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直到今天,陷巢州涨庐州的传说,在史学界依然是一个未被定论的话题。
在巢湖唐咀,不断发现被水推至湖边的汉陶与瓦片,这似乎也在暗示,中国第五大淡水湖的湖底,还有让人惊喜的秘密。每年春天,长在崖壁上的银屏牡丹,总能引来成千上万的游客,人们在这株牡丹身上寄托很多期待与祝福。其实,牡丹并不是巢湖原生植物,能茁壮生长这么多年,本身已是一个传奇。随着研究深入,巢湖还会有更多的秘密呈现出来,而且,有可能震惊世界的大发现。和洪泽湖一样,平均水位并不高的巢湖,在远古时代,是一大块连片洼地与零散小湖泊,由于地理板块的运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沧海桑田,发展成了今天的模样。
今天,渐渐有些落寞的巢湖市,和日益繁华的合肥,分别坐落在大V字形巢湖的东西两端。随着巢湖市变成合肥的为县级市,合肥成了中国目前唯一一个环抱大湖的省会城市。一条环湖大道,把两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两座城市的命运,却发生微妙变化。一座古老城市的没落是令人唏嘘感叹的。但是,他曾经的文明也会渐渐散发明亮的光彩。
百万年前,人类祖先祖,走出森林脱离兽群,学会生火与种植,很多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水势平缓的滩涂与河岸,便成了理想的居所。文明在河流边缓慢生长,水流平缓河段或湖泊,便于捕捞,便于行船,也便于灌溉庄稼。巢湖的文明,始于水,也兴盛于水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巢湖周边有那么多来自远古文明讯息与符号了。环湖周边,数个千年古镇与码头,提示这个湖与这座城曾经扮演着繁华重镇的角色,商业的繁华,必然带来文化发展。至少在合肥,巢湖籍的名人占了一半。因为失去地级市的地位,巢湖这几年似乎寂静了一些,而随着环巢湖旅游规划的开始,似乎又迎来一些曙光,巢湖的人开玩笑说,巢湖人才都去合肥了。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是流动的财富,发展速度快,有活力的城市,当然会吸引优秀的人才,中国一线大城市,理所当然地聚集了很多精英。总有一些资源是拿不走夺不去的,那就是历史与文化。历史是文明的轨迹,是上天的安排。
处在吴头楚尾的位置,巢湖是由长江经裕溪河(古称濡须)南淝河,江淮运河,进入淮河必经之路。南方部族想要北上,北方国家想要统一全国,都要经由水路运输粮草与士兵。处在咽喉位置的巢湖,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仅东汉末年,东吴与曹魏数次大战,就留下了,“旗鼓相当”“草船借箭”等典故。这些都是活的历史。
到耳街之前,我没想到‘洗耳恭听’的典故就出自巢湖,而且城里还有洗耳池和牵牛巷。我不想探究这两个地名的来由,在这个拥有近五千年文明的城市,流传出任何一种传说,我都不觉得意外。耳街是巢湖目前人气最旺的商业街,不长的几条街道,有布置精致的咖啡馆,有人气爆棚的饭店,有安静温馨的书吧,有时尚另类的饰品店,加上精心点缀的绿植和雕塑,置身其中,觉得像到了台湾或香港的某一处街头。每个城市多有一道扮演城市窗口的街区,在巢湖市,当然就是耳街了。
打扮入时的男女在街上穿行,也是一道道入眼的风景。卖北京糖葫芦的老奶奶,头戴卡通人物造型的帽子卖气球的少女,临街而立。孩子在街心的秋千上,欢快地荡着,笑着。即使是短暂的几个小时,我已经喜欢上这个充满生活气息地方。
一个“耳”字,似一条若隐若明的线,把农业文明时代的巢湖与电子信息化的巢湖联系起来。在未来,物质充分发达之后,一个城市的标志,也许不再是高楼大厦,不再是车如流人如海,而是布置特别,充满文化气息,带有明显地域文化的步行街区,人们在此安居乐业,漫步其中衣食无忧,可以怀古,可以休憩与沉醉。这种慢生活的迹象,已经在发达的欧美国家流行,中国的一些小城镇,也开始以慢为美。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做一个安静的城市,守着自己的文明,坚守自己的节奏,等待与下一轮风潮的相遇。
最忆是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