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雪窦山,海拔较高,常在云雾之中,谢遗尘游记中说:“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因此雪窦山一带,古称“二十里云”。
从千丈岩瀑布到徐凫岩瀑布,这一带的绝壁悬崖,是亿万年前造山运动留下的断岩带,气势恢宏。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独具一格的丹霞地貌特征,其自然山水,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不绝。
大文豪苏轼曾在《再和并答杨次公》诗中称赞,“好句真传雪窦风”,诗云:
毘卢海上妙高峰,二老遥知说此翁。
聊复舣舟寻紫翠,不妨持节散陈红。
高怀却有云门关,好句真传雪窦风。
唱我三人无谱曲,冯夷亦合舞幽宫。
雪窦山的声名,最早起于“应梦名山”的典故。
北宋仁宗皇帝赵祯,公元1022年-1063在位,期间曾梦游“八极之表”,深为梦中美景所吸引,于是派画工到全国各地绘画天下名山进呈,供他对照所梦之山是哪座山。
宋仁宗遍览全国山河图之后,认定雪窦山就是他梦见的“八极之表”。
南宋时期,京城在杭州,宁波(明州)与京城的距离较近,明州范围内的史氏、郑氏、楼氏、陈氏等,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的官员非常之多,为明州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宋理宗赵昀,并非太子,更是在两位明州人史弥远和郑清之的帮助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公元1245,宋理宗为纪念先帝梦游明州境内的雪窦山之事,追书“应梦名山”四字,派人送到雪窦山。
雪窦寺主持广闻禅师,为宣扬和保护宋理宗的题字,于是在雪窦寺的东南侧建造了一座亭子,将“应梦名山”四字勒刻于石,置于亭内,是为御碑亭。
御碑亭所在的千丈岩之下,故名亭下,现在的亭下湖、亭下湖村等地名,皆来源于此。
雪窦山再次声名鹊起,则因为一个人,雪窦山下的溪口人蒋介石。
在蒋介石心目中,家乡风景天下第一,其他风景区只能算“弟弟”,蒋介石得势后,重视发展家乡的旅游事业,曾有把雪窦山建成“第二庐山“的想法。
1927年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在雪窦寺住了11天,期间拜佛求签,抽得“飞龙升天,腾骧在望”上上签。
蒋介石题写的“四明第一山”五个大字,现在仍然悬挂于雪窦寺前。
1935年5月,蒋介石视察云南期间参观了石林景区,叹为名不虚传,当地官员请其题词,蒋介石想写“天下第一奇观”,突然想起家乡溪口风景天下第一,于把“第”字写成了“弟”字,意指云南石林是弟弟中的第一,成就了云南石林“天下弟一”的典故。
1935年的冬天,蒋介石召集浙江省建设厅长曾养甫、杭州市长周象贤、中国旅行社经理钱君芷、武岭学校校务主任邓士萍、武岭农场主任张恺等十余人,到雪窦山商量岗商讨建设第二庐山的构想,建设武岭分校、开办林场等等。
时局变迁,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事变,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离开溪口,从此再也没能回到家乡,第二庐山的建设构想,就此破灭。
2010年,溪山风景区被评为全国5A级景区,这是宁波市的第一家5A景区,直到2018年10月29日,天一阁月湖景区成为宁波市的第二家5A景区。
雪窦山的雪窦寺、千丈岩、妙高台、三隐潭、徐凫岩、商量岗,这一带人文历史与风景兼俱,是溪口风景区的核心景区。
雪窦山始建于晋,兴盛于唐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公元992年,宋太宗赐额“雪窦资圣禅寺”,雪窦寺名列天下禅院“五山十刹”。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雪窦寺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
2008年11月8日,高达33米的弥勒大佛在雪窦寺隆重开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制露天弥勒佛,创造了雪窦寺空前的辉煌历史。
雪窦山成为继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之后,中国的第五大佛教名山。
雪窦寺的西边,原有上海“中国旅行社”雪窦山招待所,简称“中旅社”,始建于1934年6月。
蒋介石重视发展家乡旅游事业,构想建设第二庐山,“中国旅行社”雪窦山招待所,就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一步,由当时的中国旅行社经理钱君芷负责修建。
1936年西安事变后,雪窦山招待所被征用,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由戴笠押送至溪口,幽禁于“雪窦山招待所”。
当时给张学良划定的活动空间,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
张学良幽禁于雪窦山期间,赵四小姐和于凤至,轮流到此陪伴张学良。
1937年中秋节后,张学良被押送到安徽黄山继续幽禁。
雪窦寺前的千丈岩瀑布,瀑水发源于商量岗一带,流经雪窦寺东,流入锦镜池,穿过关山桥,飞泻直下千丈岩。
千丈岩瀑布,高达186米,被誉为“浙东第一瀑”。
岩壁上的“千丈岩”三字,是黄绮先生所写,1992年刻成。
黄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也是为北宋书法大家、开创江西诗派的诗人黄庭坚的32世孙,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瀑下之潭,名为寒潭,潭边之桥,名为仰止桥,有高山仰止之意。
仰止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屡遭损坏,现存之桥,复建于1986年,专供游人近观千丈岩瀑布。
千丈岩瀑布早在北宋就闻名遐迩,王安石有首观瀑诗,盛赞其妙:
拔地万重清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南宋宰相楼钥也有《千丈岩诗》:
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
下流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
楼钥,明州人,其祖父楼异,曾任明州知州,废广德湖为田。
楼钥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等职。
千丈岩瀑布西侧,有坪如台,三面均为绝壁,下临深渊,烟霭四合,飘渺似仙境,蒋介石称其“妙不可言,高不可攀”。
楼钥有诗《妙高峰》:
一峰高出白云端,俯瞰天涯千万山。
试向冈头转圆石,不知何日到人间。
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在此修建山庄,称为“妙高台”。
蒋介石回乡时也多居于此,遥控时势。
特别的年代,妙高台山庄被拆毁,蒋介石亲笔题写的“妙高台”横匾,被一位农民私下收藏,当作蒸板用。
1986年,妙高台重建复原,“妙高台”横匾,得以重新挂置。
妙高台之上,可俯瞰亭下水库。
上世纪40年代,蒋介石就有在此堵峡建库,解决家乡用水问题的设想,时局变迁,未能实现。
1978年1月,亭下湖水库正式动工开建,1985年9月竣工。
高峡出平湖,自然风光,改颜换貌。
凭栏四眺,近峦远岗,亭下湖嵌镶群峰间,仪态万千,别有风情。
妙高台之下,有三隐潭,现有缆车扶摇直上。
三隐潭自古被传为有“真龙宅焉”,溪水从东岙村的崖口,到山脚,先后形成了三级瀑布,逐级而下,瀑下成潭,隐匿在断崖峡谷中,因此而名三隐潭。
上隐潭以幽险见长,中隐潭以清秀取胜,下隐潭以奇秀称绝。
千万年来,三潭胜景一直隐在深山之中,外人少至,但是其胜景,口口相传,引得文人侠旅,远道而来。
早在北宋时期,著名安徽籍诗人梅尧臣,曾游历三隐潭,留下的《三层潭》诗,至今流传:
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
再落玉山腰,三落至山足。
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
楼钥也曾游历三隐潭,留下了著名的《隐潭》诗:
灵潭深入白云堆,带雨春云为我开。
乳石半空浑欲堕,瀑泉千尺正中来。
两军酣战鼓鼙急,一雨生寒霹雳催。
中有卧龙君勿狎,有时平地起风雷。
2004年5月1日,三隐潭一期工程,首次向游人开放。
当时的三隐潭景区,需要下山,再原路返回上山,全程徒步,山路曲折,三隐潭的游客,非常稀少。
2010年7月,三隐潭二期工程竣工,下隐潭至妙高台,开通了观光列车和索道缆车。
三隐潭之旅,变得快捷而逍遥,游客纷至,三隐潭,终于向世人敞开了容颜。
断岩带向西延伸数里,又出现了一道瀑布,名为徐凫岩瀑布,相传曾有仙人在此骑凫,徐徐升天而名。
山崖边的巨岩,犹如一只猴子对天鞠躬,因为当地人称为“猴鞠岩”,发源于商量岗一带的直岙溪,流经直岙村“踌躇谷”,从猴鞠岩口直泻而下,落差242米,飞烟气势,一泻九重天。
宋代诗人陈著在《徐凫蛟瀑》诗中写道:
一流瀑泻九重天,长挂如虹引洞仙。
岩壁凫飞延岁月,石梁龙滚飞云烟。
1949年3月7日,下野还乡的蒋介石,陪同吴忠信、张治中等人游历徐凫岩,赞曰“美丽奇别,世无其比”。
徐凫岩瀑布口的“徐凫溅雪”四字,屈武先生,题写于1987年。
屈武早期为国民党谋事,1949年国共和谈时,担任国民党代表团顾问,解放后,屈武先生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职。
晚年重回蒋介石故里,不知道是何种心境。
每年冬天,徐凫岩瀑布之下,溅水成雪,造就了徐凫溅雪的独特景致,与屈武的题字非常应景。
近年来,景区内增设了玻璃栈道、房车基地、丛林穿越、攀岩等游玩项目,特别是2018年玻璃栈道建成开放后,徐凫岩景区成为了宁波的网红景区。
玻璃栈道名为凌云渡,依山势横挂于徐凫岩瀑布东侧绝壁之上,如龙绕悬崖。
玻璃栈道垂直高度达200米,长约160米,凌空微步,令人腿软尖叫,非同寻常的体验。
雪窦山的最高峰商量岗,商量岗又名“相量岗”,传说晋时三位高僧在此商量建寺而名,所建之寺,即为现在的雪窦寺之始。
商量岗,地处奉化区、海曙区、余姚市交界地带,莽莽林海,风光妖娆。
1936年,蒋介石在商量岗建成了一栋避暑别墅,中西结合,俗称中洋房。
别墅内的大厅、会客室、茶室、卧室、医务室、侍从室、厨房,一应俱全。
别墅建成时,宋美龄曾在门口亲手植下金钱松和银杏树各一棵,意指金银富贵。
商量岗开辟为武岭农场,别墅前面还建成了“冬瓜湖”,置游船,以供蒋宋到此避暑。
别墅的后面,还建造了一个小型的防空洞,以备不测,进出口不同,可以环绕一圈。
别墅后面有一口水井,水从山土中渗出,清澈透明,无论大旱或是久雨,总是保持着永恒的水位线,不增不减,被誉为“美龄泉”。
特别年代,别墅被毁,余物仅存一只铁搪瓷浴缸和一个铁制开水炉。
修建别墅时,浴缸由四个人从溪口抬上商量岗。
解放后,林场把浴缸移到了武岭学校分校旧址的农场幼儿园,用作了烤火盆。
中洋房修复后,浴缸被移回中洋房保存。
没曾想到,浴缸被拾荒者发现,因浴缸过于沉重,拾荒者用大锤敲碎,分装六袋运走。
后来经侦查,在溪口的一个废品收购站追回了现存的残片。
商量岗与东岙村之间的古道边,建有武岭学校分校。
武岭学校由蒋介石1929年创办于溪口镇武岭门内右侧,东岙分校则设立了农事试验场场部,下设农艺、森林、畜牧、蚕桑、植保等科组,体现了学以致用、造福桑梓的办学思想。
现在人去楼空,偶有游人来此回顾历史风云,如烟消散。
历史已被风吹雨打去,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