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秦家华

笔名苦竹 职业画家

祖籍江苏泗阳 生于古城西安

中国林业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陕西油画学会会员

陕西各界书画院书画家,西北大学中国西部书画院研究员,宝鸡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宝鸡油画院常务副院长。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终南雪霁图》240x120cm

静读云山问清韵

——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文/秦家华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故園吉祥》240x150cm

我成长于秦岭山中,自幼钟爱野性的自然原生态。感悟其四季的灵性,体悟烟云的案头变换,终日自得其乐。爱其深,感其真,敬畏其真性情的滋养。经年研读古人对其的各种皴法、笔法,与格式等画技、画论的总结,观摩古人“起承转合”达到画面的和谐、质朴、简约的画作,思考其如何表现山中的云、烟等,详加分辨观察。反复对比,寻找并发现山川景致中的形式美对其产生着恒久的印记,熟记于心,并在创作中常用之。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寒林踏雪行》240x150cm

《石涛画语录》《古人山水画论》及《中国山水画史》等论著,是我的砚边读物。时常研读,每读常有所得。古人常言,“技法易学,意境难得,物趣易得,大趣难获”。基于此,自可辨高低。我时刻详省之,详查之,详补之。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太白風骨》240x150cm

对照当下的生活,我常常思考,怎样在自然中寻找感悟,贴近、融通于创作之中;如何形成笔墨意味的形式感,个人风格和情致;画面的意境美如何产生。“烟云供养”是经过对真山水的个体认识,消化,吸收,归其共性,并在创作中渐次提升到一定阶段后而自然流淌在笔墨间的一种个体语言,形式符号等,正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后的再升华。其一,是对传统绘画技法有深厚的掌握与继承;其二,是对古人的画论画史,与今人的思潮有自我的领悟与见解;其三,是师造化,经过海量的研习、创作等达到从量到质的转变后,自有新意。至此,心底有波澜,心里有层楼,才能触动人的情感,使其产生共鸣。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青山欲滴碧水长》180x97cm

经年来,通过对山水画中的个体符号,树,石,云,水,房舍,人畜等等的习练,从初始的临描,默记,融通到自身的感悟,已有了一些独特的笔墨语言。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个阶段。但后来的“山与水”已不是初习时候看到的“山与水”,经过这样波浪式地往复前行,其间“苦乐常自得”。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松壑雲峰呈祥》240x150cm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自然是笔墨的依托。只有善于发现生活的美,自然的美,才能创造独特的、和谐的画作。郭熙的《林泉高致》中“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那种写山、看山、体山的情感深意,必须言之有物,不仅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更重要的情怀的注入。我在外出采风,登山临水,体察山川自然,面对无限丰富的山川丘壑时,秉承“饱游饱看,目识心记”,冥思遐想,穷年累月,对“胸中自具神奇,造化自为我有”“不求气韵,而气韵自至;不求成法,而法在其中”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秦岭人家》180x97cm

对待传统,我上追宋人范宽、李唐诸师,尤喜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恰如画者在行旅,朝圣般的执着,感悟山川,渐入画境的人生。近追今人李可染、傅抱石诸师,在细微处着眼、衬托,大处收拾、省略,使二者巧妙结合。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松壑雲峰聚瑞图》180x97cm

在自己的画作中,充分发挥中国画“线性”笔墨的优长,以苍拙的中锋、侧锋等,以其线为基做构架行笔,辅以华滋多变的水墨,皴擦为充填,笔的协调配合的笔墨之法——“笔为墨骨,墨为笔充”的灵魂。多做“高远或深远”的观照为构图,写出崇高,静穆、雄浑之气,写出清爽之质,写出华滋之韵。墨可分五色,白有无尽意,对待每幅画的留白,为做到有“意味”,即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行得之于形处”,为预留空白,使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不能将它全等同于空白,从而产生“韵处之致”“境外之情”。在用色上,色多易乱,色少易用,色多易结,色少易雅,因此,讲究统一,勿花,严谨,细致,加之自己有西画的底子,故又时时详加注意。使画面笔墨语言、形式感上,注重开合有度,让人产生共鸣。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乱山藏古寺》180x97cm

在笔法、墨法、章法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如《山高水长》《白云岭上有人家》等画作;以长短线为主,点、皴为辅,施以淡墨如《连山积雪入层林》《古塬瑞雪》等作品;巧用留白,把云烟的苍幽之态,辅以生活中的景致,构画出关陇北塬的如《山村雪霁图》等作品。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塬邊》240x150cm

中国古代绘画素有知行合一,理学双证的传统,故严补之。时时读其他书籍,因自身愚钝,所悟浅,常感自身的不足,作品提款时多有不恰切画作处,倍感诚惶诚恐。故此“学养是外,修养是内”,不管画的是什么画,都是你无声的肖像,呈现为“胸中丘壑”。其独立的人格思想,真诚的情感,会无保留地反映在画作上,是谓“得其情而尽其性”,转益多师自成一格,摸索出自己的笔墨语言,尽心,缜密,静美,苍雅,使读画者忘却现实的浮躁纷乱,留一份美好的田园、山川在心间。不求灵巧媚道,只求苍拙沉厚。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雪漫关山》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雪满山村静》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厚土》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遠望寒山有暖意》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终南山下》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终南雪霁图》240x120cm

《终南雪霁图》240x120cm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73 字。

转载请注明: 秦家华:静读云山问清韵——中国画创作之心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