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族历来能歌善舞,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对维吾尔族有过研究的朋友就会发现,维吾尔族人民的分布地区分为南疆、北疆,而目前看来,南疆地区的维吾尔族人明显比北疆的人多。那么,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根据史料记载,维吾尔族人的祖先是回鹘人,是铁勒诸部的一支。说起回鹘,那是绝对是一个不能小觑的战斗民族。回鹘曾经隶属突厥,是奴隶制下的小属国,但是你懂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回鹘人骁勇善战,在突厥强盛时期,跟随突厥南征北战,逐渐变得的越来越强大。
终于,在734年,回鹘灭了突厥,统一了铁勒部,后归顺唐朝,并协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可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好景不长,840年,回鹘瓦解,有的南下,有的西迁。南下的回鹘人大约有30万之多,虽然,数量庞大,有时会搞点小动作,但是,大多数被我大唐朝诏安,逐渐的融入到我们的汉族社会,变成唐朝子民。
西迁的回鹘人大体分为三支:
一支和原来的自家老乡汇合,也算是回归故里,并一同手牵手翻越金山迈入唐朝当时设立的安西都护府境内,看来,还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此处有大唐护着,外人没人敢来侵犯。这一支发展的很不错,并采取游牧居住方式,冬天去高昌猫冬,夏天去北庭度假,小日子过的别提多滋润了。
之后,在首领阿萨兰汗的领导下,成立西州回鹘,曾将管辖区扩展西至吉尔吉斯境内,东至沙洲。
另外一支迁至葱岭西楚河、七河流域。这一支选择和之前的“老东家”突厥族“破镜重圆”。和好后力量强大,组成了喀喇汗王朝,并将管辖区扩大东至库车,西到咸海,南达阿姆河,北抵巴尔喀什湖,这也是最鼎盛一时。
还有一支奔走到河西走廊,逐渐成为“土著居民”,被称作河西回鹘、甘州回鹘,后来演变成现在的裕固族。
其实,新疆的地理特征是“三山夹两盆”,新疆最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最南部为昆仑山系。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为准噶尔盆地,天山和昆仑山系之间为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称之为南疆。南疆幅员辽阔,干旱少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有许多绿洲。
那么,维吾尔族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上文提到的分裂后的回鹘人在16世纪逐渐归顺元朝,在天山以北和西部的突厥族人汇合,两汉后移居到西域的汉人,南疆本地的操焉耆、龟兹、于田语,后迁入来的吐蕃人、契丹人和蒙古人,这么多不同种族的人共同居住生活,逐渐的发展成了现在的维吾尔族。
可以说,这是重要的历史民族大融合,需要提出的是,在14世纪后期,有将近数十万的蒙古部落也融入了进来,可以说,蒙古汉子为维吾尔族注入了强大的血液。其实,从维吾尔族的来源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南疆维族人比北疆多了。
那么,所谓的“北疆”维族是怎么衍化而来的呢?
史料记载,这部分的北疆人主要是从天山以南迁徙而来的维吾尔族农民,他们在伊犁河上游务农为准格尔部落提供粮草,被称为“塔兰奇”。但是,在清政府平定准格尔叛乱时,这些农民不得不逃走。可是,清政府也要粮草才能统治这片土地啊。聪明的大清朝索性效仿准格尔的先例,也来个大移民,让他们乖乖的来种地、务农。
于是,伊犁就再次呈现出了绿油油的耕田,勤劳的农民了。光有维族人还不行,清政府还派来很多内地人和军人来伊犁共同发展农业。并且,在1878年,左宗棠就为发展刚刚收复的新疆农业而执行“裁勇归农”政策,让士兵放下屠刀,拿起镰刀。
可是,军人可不是那么好摆布的,之后,很多军人四处惹事,根本没有务农的心情。虽然后期,清政府安排军人或是犯人的亲属们一同移民到北疆务农,本想可以让拖家带口的他们安顿下来,可是,人家就是不带亲属,想逃还是逃。
在1891年,换人的新疆巡抚的陶模想出个办法来:“就地另行招垦”, 就是招募南疆的维族人来种地务农。这些当地人本身没有土地,过的日子也比较贫困,现在,有免费提供的土地给他们种,可以过上“小康生活”,真的是何乐而不为呢?
之后,在北疆的维族人过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这就让南疆的百姓自觉的就涌入北疆。久而久之,逐渐的改变了整个新疆地区维族人的分布。清前期还有些限制,在光绪后期,来往的维族人络绎不绝,当时,绥来县已经有四五百家人定居,完全发展成了繁华的小城镇。
现在的维族人虽然有南疆、北疆之分,但都是维吾尔族人们,也是我们祖国56朵小花中灿烂的一支,无论怎么区分,他们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南疆跟北疆的区别》、《新疆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