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北魏到北宋的时光讯息,佛慧山寻石窟

由 夏侯依丝 发布于 休闲

北魏到北宋的时光讯息,佛慧山寻石窟莲莲的小世界

6小时前

时光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呢?

就在那个初冬的午后,佛慧山间,从北魏的黄石崖,到北宋的大佛头,在山间的云雾中穿行,很久很久以前的场景在脑海中一一浮现,挥之不去,却又再也触摸不到。

佛慧山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东南,又名大佛头山,海拔460米,登临山顶是济南市区的制高点,可俯瞰整个泉城——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柳浪环绕的明湖,对望千佛山,滚滚东去的大河尽收眼底,这便是佛慧山的独到之处!

佛慧山阴绝壁上有石窟造像摩崖题记多处,开凿时间从北魏延续到北宋,鬼斧神工雄伟壮观。佛慧山下原有古刹佛慧寺,明初改为开元寺,现已湮灭,仅存遗址,遗址处岩壁上有唐代造像多尊,文革时遭到破坏,石壁上存有“山高水长”“逍遥游”等雄浑遒劲的历代题刻,行走山间山泉涌动,形成有“秋棠”“甘露”二泉,与趵突泉一起为泉城济南添景。



黄石崖

知道黄石崖这个名字,再了解到它的地理位置时,我对黄石崖的历史充满了好奇。

以千佛山为中心,辐射到四周有一些零散的古迹,这些古迹以石窟造像为主,黄石崖是其中之一,相传,秦时黄石公曾隐居在这里,又因山石呈黄色,所以就有了黄石崖这个名字。黄石崖石窟是济南乃至山东地区现存最早的石窟造像群,开凿于北魏正光四年至东魏兴和二年,1979年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是从千佛山南门正对面的小路开始爬山的,黄石崖就在半山腰,一路都有指路牌。快要抵达时,远远看到有玻璃反射出的光芒和铁栏杆,走近才知道如今的黄石崖石窟已经用铁栏杆和玻璃隔离遮挡起来,不能近距离观赏了。我只好趴在栏杆上拉近焦距,照片很让人失望。


山崖中的天然洞穴应该是黄石崖造像的主窟,窟内有东西两壁,东壁为坐像,佛像背后雕有火焰背光,外饰卷草与花蔓,梅花如意与二龙戏珠等。西壁为立像,服饰流畅自如,刀法细腻,可惜的是,头部均已被毁。




主窟外西侧的石壁正上方镌刻着北魏正光四年题记,佛像作禅定说法姿态,也许是位置比较高的缘故,它是黄石崖石窟群里保存最为完好的。




那个初冬的午后,那个叫佛慧山的地方,从山脚到黄石崖,不长的路,却是长长的回味与凝望。众人都去声名远扬的千佛山,我独自置身在佛慧山的怀抱,除了打扫卫生的环卫师傅,几乎没有游人与我擦肩。喧嚣就在不远处的耳边,内心却是安静的,或许只有内心的安静祥和,才不会被外界所左右。

佛慧山上,心如莲花,一路芬芳黄石崖。


大佛头

离开黄石崖,继续寻找佛慧山的标志大佛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佛慧山海拔460米,又叫大佛头山,从名字便可看出,大佛头是佛慧山的标志。


真是一个好地方啊!千佛山更多的是名气,而对古迹感兴趣的我更喜欢佛慧山,因为佛慧山现存多处古迹,它们更是泉城济南的见证。大佛头造像,1979年列入市保,目前是山东省省保。佛头旁边可见遗址,尚存石塔,两石塔之间尚存碑记:“齐州大佛寺自景祐二年正月十五,命匠人口三镌大佛头,至景祐三年丙子岁六月戊申塑毕”,历时一年零六个月,这是一个完整的塑造过程,以此推断,大佛寺及佛头的建造年代不晚于北宋。





有些时候,故事还在高潮的时候,梦却醒了;

有些时候,挥起的手还停滞在空中,道别的人儿却已远去;

有些时候,约好的人规划好的路,却在半途向着其它方向各自延伸而去……

独自置身在佛慧山的半日时光,向往已久的地点,却是阴差阳错机缘巧合踏上的行程,注定相遇,注定别过,抹不去的,是记忆中青烟缭绕的大佛。


开元寺

岁月中,风化了石窟的容颜,继续寻找传说中的开元寺,然而不经意的转身俯视,我看到了那遗址的轮廓。


开元寺遗址在佛慧山的深涧中间,自古以来以遍地黄花染金秋的绝佳景色为人赞誉,史称“佛山秋菊”,是济南八景之一。历史上许多名人曾到访,明清时期还有许多儒生在寺里读书。至于开元寺的创始年代,据《续修历城县志·金石三》载,寺址石壁上遗有“大隋皇帝”字样的残字,故推断隋代即有佛足踏入其间。唐开元年间正式创建“佛慧寺”,北宋景佑年间重修,明初改称“开元寺”,如今,崖壁上还现存众多摩崖石刻。






石刻与佛像已被现代手法重新上彩描绘过,醒目耀眼,遗址上的老墙还有残存的古意。


以后的以后很多年过去,我们回首,时光教会了我们什么?又让我们铭记了什么呢?浮光掠影,曾经熟悉的也许会在时间的茶里消散,属于我们的是记忆中的微笑?还是阅历赋予我们的平静与从容?

风乍起,空气中夹杂着山野中独特的泥土气息,

佛不语,满壁端庄的面庞留在了我的心底。

全文完


古迹探秘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