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云辉
小杨有一身好武艺,尤其擅长轻功,“跳走如飞。”少年时就以胆气过人远近闻名,立志将来为国驰骋疆场。可是,小杨凭借祖上的余荫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只能天天泡壶茶和机关的老油条们侃大山混日子,偶尔露两手绝活过过瘾,日子过得相当郁闷。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公元498年,北魏孝文帝南征前,急需一批能征惯战的优秀军官带兵,于是令主考官在全军范围内公开选拔。小杨听到消息,跑进军营毛遂自荐。主考官得知他是公务员,根本不理睬他。小杨急了,眼睛瞪得铃铛大,精光四射,请求主考官给他个展示武艺的机会。他把一根三丈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请主考官派人骑马和他赛跑。
比赛开始,小杨快如风驰电掣,发髻上的绳子被绷直成一根箭杆,把骑马的对手远远甩在后面,一口气飞到终点。这手绝技震得旁观者欢呼惊叫,掌声震天。主考官乐得合不拢嘴,高度评价小杨是千百年来没见过的奇才,特批小杨入伍,担任野战军先遣团团长。杨团长穿着崭新的将军制服回到原单位,跟老油条们一一告别,豪情万丈道:“我总算熬到蛟龙得水的时候了!打今儿起,跟诸位不再是一个档次了!再见了哥们!”
杨团长随孝文帝南伐,果然如蛟龙得水,一路大展神威,斩关夺隘,连下五城,“所经战阵,莫不勇冠六军。”宣武帝继位后,杨团长率部逼退南齐反扑,接应南齐降将归顺,增援受困守军,凭借赫赫战功封侯授爵,升任军分区司令。其后,杨司令奉命协助主帅征讨东荆州(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的少数民族武装叛乱,“讨平之,大眼功尤多。”南梁北伐时,杨司令率部迎战,“大破之”,连斩两名敌将,灭敌“七千有余”,打出了“杨大眼”的美名。
挨过杨司令胖揍过的南朝将领,提起他个个“皆怀畏惧”,到处传言说杨司令“眼如车轮”,都称呼他为“杨大眼”。杨大眼的威名从军界传到南朝民间,父母专门拿他吓唬夜里哭个不停的孩子:“再哭,杨大眼来了!”吓得小孩儿“无不即止。”杨大眼曾对慕名来访者解释:“我的眼睛并不比一般人大,只是我在两军对阵之时,喜欢圆睁双目怒视敌将,从气势上压倒对手,使敌人不敢跟我对视。我眼大是大在精气神上,何必一定要有车轮那么大!”
战场上的杨大眼戎装严整,威风八面,大眼一瞪,不怒自威。他善骑烈马,每次作战“恒身先兵士”,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敌军“当其锋者,莫不摧拉。”杨大眼骁勇善战的美名传颂大江南北,被南北朝公认是超过关羽和张飞的当代名将。
战场下的杨大眼慈母心肠,爱兵如子,“抚巡士卒,呼为儿子。”。每次战斗结束巡视军营时,看见士卒们缺胳膊少腿或是伤痕累累,他总会心疼得“为之流泣。”主帅的泪水是士兵们英勇杀敌的最好催动力,士卒们被感动得在战场上更加奋不顾身。因此,杨大眼的部队战斗力极强,无坚不摧,堪称铁军。
可是,这支铁军在啃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这块硬骨头时被崩飞了牙。钟离临傍淮水,地势险峻,是南北朝分裂后双方多次争夺的战略要地。公元507年,杨大眼率部粉碎南梁北伐,“遂乘胜长驱”,与主帅带兵数十万“同围钟离”。因为诸多因素,北魏被打得一败涂地。杨大眼手下两名将领的“两军夜中争桥奔退”,兵败如山倒,杨大眼“不能禁”,只得跟着败退。
北魏遭受到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失利,几十万精兵灰飞烟灭,宣武帝气得把主帅贬为庶民,把杨大眼一竿子撸到底,从京城洛阳发配到边关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当一名边防士兵。杨大眼在凄厉的羌笛声中,刺骨的寒风里,凄寒的城楼上,瞪着大眼仰望边关月,思绪飞回洛阳陪伴美丽的妻子和三个儿子,度过无数个无眠的夜晚。
两年后,宣武帝迫于外忧内患,重新启用杨大眼。杨大眼回到京城那天,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市民们奔走相告,“观者如市”,一睹昔日英雄的风采。
杨大眼奉命到淮河一线布防,镇守荆山(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与南梁展开拉锯战。他巧妙利用地势,在淮水上游开挖渠道,引淮水成功遏制住南梁的攻势,稳定了战局。玄武帝见他有勇有谋,便将他西调到荆州(又名“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以将军身份兼任荆州省长。
荆州地处南北交界处,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风彪悍。少数民族首领有奶便是娘,经常在南梁利诱下发动叛乱,成为北魏政府的心腹之患。杨大眼早年有过镇压少数民族叛乱的经验,到任后决定先来个下马威。他命令所有少数民族首领到省政府操场集合,叫手下人搬出一堆箭靶摆在百米开外。这些箭靶由稻草人制成,个个身穿本地少数民族特有的青衣。杨大眼飞身上马,箭法如神,百发百中,惊得众头领们头皮发麻。杨大眼指着箭靶警告他们:“看清楚了吗?你们谁要敢再叛乱惹事,我就把你们当箭靶一个个射穿!”众头领口头上齐称不敢,心底却很是不服。
正巧,荆州治下的某个县突然出现一只猛虎,凶残无比,伤人无数。杨大眼接到报告,跑到当地,不顾众人劝阻,单枪匹马闯入深山,赤手空拳与猛虎进行生死较量,最终“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少数民族首领们终于心服口服说:“杨省长太凶恶了,不但把稻草人制成我们的形状当箭靶射,连深山里的猛虎都能活活打死,真是天下第一牛人!有他在荆州,我们还是夹紧尾巴做人吧!”从此,各少数民族规规矩矩,“不敢复为寇盗。”
一年后,杨大眼在荆州省长岗位上病逝。一代战神病逝,理应得到厚葬。可是杨大眼竟然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着实令人叹惋。事情还要从杨大眼貌美如花的妻子潘氏说起。
杨大眼有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潘氏色艺双全,也是个“善骑射”的女中豪杰。她给杨大眼生了三个儿子,个个虎头虎脑,“咸有父风”。杨大眼早年在东荆州镇压少数民族叛乱时,潘夫人思念丈夫,曾专程到前线探亲。杨大眼让她换上军装,和自己出双入对,并驾齐驱,或冲锋陷阵,或狩猎游玩。回到军中,杨大眼也不让她避嫌,叫她和自己并肩坐在军帐中,当着同僚和部下的面要么谈笑风生,要么大秀恩爱。杨大眼经常得意地指着她对部下说:“此潘将军也!\"
可是潘将军在杨大眼被发配到边关期间,竟然耐不住寂寞,“颇有失行”,在洛阳给杨大眼戴了几顶绿帽。杨大眼官复原职后得知此事,先将她幽禁逼审,最后不顾三个儿子求情,怒杀潘氏。杨大眼带着一股邪火领兵出征,由于战事不利和心底窝火,他一改爱兵如子的习性,对部下“喜怒无常,捶挞过度。”清楚杨大眼心性大变原因的同僚和部下,只能摇头叹息。士兵们被打得敢怒而不敢言,把杨大眼恨到骨子里,故意消极应战。
战后,杨大眼“娶继室元氏。”他把对潘氏的仇恨延续到三个儿子身上,得知元氏怀孕时,他把三兄弟叫到面前,指着元氏的肚子说:“你们给老子记住!我死后,我所有的官爵都由你们这个还没出世的弟弟继承!没你们几个荡妇养的儿子什么事儿!从今天起死心吧,别惦着老子的任何东西!”
三兄弟都遗传了杨大眼的暴脾气,被杨大眼训得“深以为恨”,暗中起了反叛之心。杨大眼在荆州病逝后,三兄弟护送灵柩回京城安葬。离京还有七里时,他们故意拖延到天黑,在郊外安营扎寨。半夜时分,三兄弟闯进宿营地,逼迫继母元氏交出杨大眼的官爵证书。元氏一口咬定不知道,三兄弟一怒之下撬开杨大眼的棺材,把老爹拉出来乱翻一气,依旧一无所获。三兄弟恼羞成怒,索性令手下抱着杨大眼的尸体,率部一起直奔襄阳,投靠梁武帝萧衍。
杨大眼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无往不胜。可是,他不能正确处理家庭矛盾,不问青红皂白,以极端方式处死潘氏后,继续把三个儿子当仇人敌视。续弦后,杨大眼又很脑残地在儿子和继母之间制造矛盾,导致自己死后被儿子们挟尸叛投南梁,背叛了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遭遇到最大的羞辱。杨大眼如果地下有知,应该痛悔:沙场拼杀,你死我活,理应所向无敌。妻儿老小,血肉相连,岂能如此无情?!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五十余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