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劳、麻塘隔河相望
台地上,肥沃的土地
在一个雨后的日子,来到被誉为苗族花鼓艺术之乡的正大镇瓦窑,继续以图记录苗乡的形式,记录苗乡的发展变化。
近来南方天气多阴雨,大概已经有一个月左右时间阴雨绵绵了,不时还不免狂风暴雨。能够拥有一个平静的下午,很是幸运。也才能够让我实现“飞起来”看瓦窑。
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似乎都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念,深深的吸引着我。
从瓦窑的河流和湖泊可以看出暴雨才过
从瓦窑的河流和湖泊可以看出暴雨才过
瓦窑苗族小学
瓦窑位于腊尔山脉的来龙坡山麓,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角,与湖南省凤凰县接壤,美丽的乌巢河由北至南纵贯全境。
瓦窑的花鼓早已经蜚声海内外,如今县里的大型文艺活动,都少不了一个花鼓的节目开场。苗族鼓舞同苗族的历史和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苗族百姓对和平、幸福、富裕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美的追求。
据说,在瓦窑片区的自然寨中,会打花鼓的人数就占95%以上,谈起花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瓦窑花鼓在20世纪50年代就打进省城,60年代进入北京,90年代打进亚运会,并多次出国演出,堪称“中华民间文化艺术瑰宝”,蜚声海内外,1990年被国家列入了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2003年开始,瓦窑开始举办第一届“苗族花鼓艺术节”,此后连续举办,成为这一带的文化品牌。
瓦窑茶场,是松桃种植最早的高山茶场之一
茶场边流淌着古老的乌巢河,及耸立的悬崖
茶场的工作人员正在维护茶树
地所,苗语称Zhes Sod,是去瓦窑的必经之路,也是经过的最大的苗寨,这里的鼓手,鼓师也很多,三四年前,小编曾到这里采访过一个80多岁的老鼓师,从中了解到苗族鼓舞的一些珍宝的历史故事。
爬过地所、当领之后,坡度放缓,走上一大片的平地,瓦窑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