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实现文化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 农业促旅游 旅游带产业

榆中县城全景

李家庄花海

榆中马坡油菜花海

榆中“浪街”

端午小长假,榆中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榆兴农庄内游客络绎不绝,张记油胡旋老板张志伟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日均接待游客1000多人。忙是真忙,累当然也累,但他心里乐着呢!三天的收入,能抵上过去种地时半年的收成。张志伟是榆中“农业促旅游、旅游带产业”的受益者,也是榆中实现文化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的缩影。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榆中浪街和李家庄出现了“游人不绝、车队如龙”的壮观场景。每一个“特色小吃店”的“掌勺者”都使出浑身解数展示“十八般武艺”,以吸引游人尝鲜;一些娱乐项目需要“排队等候”;甚至不少狭窄的过道处出现摩肩接踵的场景。榆中县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县,实现文化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对壮大榆中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升榆中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

榆中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称为兰州的“后花园”。这里有距兰州市区仅45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A级旅游景区兴隆山,也有地处黄河下游南岸,陆路距兰州市区90公里、距白银市区23公里,被誉为“陇上江南,鱼米之乡”的青城古镇。同时,陇海铁路穿境而过,G20、G30高速公路、312、309国道纵横贯通,正在进行规划的城际铁路建成后将连接起市区、县城、榆中高铁站和夏官营大学城,规划建设的夏官营机场将成为继中川机场之后的第二大机场。

作为兰州市的“东大门”,榆中县依托兰州市区丰富的人口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大有可为。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榆中把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宜居乡村作为实现发展的有力抓手,大力实施净化、美化、洁化、亮化工程,持续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致力于打造李家庄、分豁岔、浪街、哈班岔、张家寺等一批乡村旅游典型。

榆中将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以农业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产业,让农业、农村、文化、旅游进一步得到协调发展。

李家庄乡村休闲旅游带动群众致富

今年41岁的张志伟是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的农民,端午小长假,他们全家上阵,加上雇来的4个零工,共计8个人,扎扎实实忙了三天,日均接待游客1000多人,三天的收入,能抵上过去种地时半年的收成。

李家庄田园综合体2017年7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也是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唯一一个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项目。项目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距兴隆山大景区2公里,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城郊区位优势。项目规划占地26500亩,其中核心区8300亩,按照千亩花海区、栖云田园小镇、生态田园区、养生养老区、田园野趣区、亲子体验区、生态养殖区、榆兴农庄体验区、智慧农业生产区等9大功能区域规划布局。经过近3年的发展建设,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成效初显,榆兴农庄、千亩花海等多渠道齐发力,不仅拓宽当地群众的致富路,也为兰州市民提供了一个闲暇娱乐的好去处,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正是在2017年,张志伟将自家的十亩地流转到村上,从村民变为“股民”。按照协议,每亩地一年给1000元的分红。同时,村上征集农民就业意愿,愿意创业的提供商铺,愿意上班的解决就业。张志伟选择在榆兴农庄开小吃店。

“去年村上分红5000多元,我们自己挣了十来万,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张志伟说,以前全家人种着十亩地,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苦,一年到头算笔账,除掉化肥、农药、浇水,还存不下5000元。自从把土地流转后,全家人一心一意经营着这个小吃店,简单、充实、快乐。最近因为新开了音乐餐吧,有了夜场,收工的时间更迟了,但挣得也多了。与此同时,还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平台,吸引了大量周边就业人员务工。以张志伟为例,周末和节假日店里雇的零工每天每人150元,固定工每月4000元,这些农民在家门口轻松就业。

千亩花海于2019年五一小长假投入运营,并根据市场需求逐步配套了彩虹桥、花间田飞索、喊泉、迷宫等网红“打卡”娱乐景点。连续举办了花间田摇滚音乐节、农民丰收节暨艺术节、千人书法大赛、冰雪旅游节等十余场主题活动,客流量达到50万人次,收入突破400余万元。正在修整鲜花的张清芳已经在花间田景区工作快三年了,来这里之前主要靠家里的几亩薄田为生,每年的收入不过五六千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而现在,在家门口就业,让她的生活也充满了色彩。“现在每月工资可拿到3000元左右,一边工作一边赏花,别有一番滋味,工作的心情和动力也跟着倍增。”

榆中“浪街”众筹千万元发展特色乡村游

从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天吃饭,到眼下“游山玩水”的营收生活。短短两年间,“浪街村”已摇身一变成为人声鼎沸的“游乐场”,加之留存的古朴别致的老旧院落,以及汇集有天南海北“名味”的小吃一条街,成为引客纷至沓来的“休闲胜地”。

对于“浪街”的变化,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村主任刘海仓并不感到“意外”。2018年,经过前期在陕西一些“旅游村”考察学习,村里43户民众以“众筹方式”筹款千余万元,对该村进行改造升级,并聚力瞄准“特色乡村游”的市场前景。

距兰州市40公里,海拔2000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是夏季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皆被刘海仓“尽收眼底”。他说,长期沉浸于喧嚣嘈杂生活中的城里人想觅一处休闲的“世外桃源”,而世代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户也想“见识外面的世界”,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两年多来,这处名为“老家·浪街乡村旅游综合体”初具规模,已经建成小吃街、酒吧街、老家酒楼、老家大院、文化广场、休闲乐园、步步惊心桥、跑马场、科普研学基地、特色农业体验园等。在营造恬静田园体验的同时,彩虹滑道、海盗船、小火车、旋转木马等城里娱乐的“标配”,在这里一样不少。

“我们就是要区别发展目前遍地开花的乡村游,既保留乡村原有的宁静淳朴,也不断开拓刺激体验类项目。”刘海仓说,2019年冬季,该村进一步勇敢尝试打造滑冰场、戏雪乐园以及高空滑索等项目,同时举办浪街特色的各种活动,确保了景区一年四季营业。

据统计,自2019年5月1日启动运营以来,目前该景区已累计接待游客总数超过50万人次。根据规划,当地下一步还将建设窑洞宾馆、露营基地、房车营地、养生养老基地等,同时不断完善景区绿化和景观及配套建设,开发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将农产品加工包装,在景区和市场及网上进行销售。

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流“闻风而至”,浪街村在精细谋划景观“面子”的同时,也开始考虑生态环境日渐“承压”的“里子问题”。2019年,该村争取上级资金490万元,加速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站、污水收集管网等,并计划于近期实现“采用速分工艺处理收集到的生活污水”。该项目的实施,将助推浪街村乡村旅游全面发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蔚霞 李莉/文 本版摄影 陈旭东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812 字。

转载请注明: 榆中实现文化旅游业和农业融合发展 农业促旅游 旅游带产业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