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重开,票“太难抢”

最近全国多地剧场开始恢复营业。根据此前有关“电影院复工”通知的要求: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减少放映场次,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这些复工规定对于剧场演出会产生哪些影响?应对疫情期间停演,演出行业又做了哪些新尝试?

戏剧人的一次狂欢

7月31号,央华戏剧的总制作人王可然走进保利剧院的大门。这座沉寂了大半年的剧院灯光大开,迎来了久违的喧嚣。

曹禺、万方的经典舞台作品《日出》《雷雨》《新原野》的片段,在这场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活动中陆续上演。作为活动的总导演,王可然感慨地说,这次活动,可以说是戏剧人再度重返舞台的一次狂欢。

表达戏剧对时代、对生命的各种苦恼和快乐的关注,恰恰就是戏剧的生存根本。可以通过纪念曹禺先生110周年这样一个行动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接到剧场可以开放的消息,用7天时间就做了演出的原因。

剧场重开,票“太难抢”

票太难抢

随着北京疫情响应级别降级,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纷纷重新恢复演出。对上座率的控制没有挡住观众的热情。

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场演出,按规定只能出售30%共400多张票,仅半个小时就全部卖光。北京人艺首演《读推销员之死》,铁杆观众纷纷表示“票太难抢了”!

剧场重开,票“太难抢”

拿出优质作品

与电影院相比,真人演出的戏曲话剧,排场密集度和时间段都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在王可然看来,各行业的复苏都要面临时间的考验,文化艺术领域可能需要更长的恢复期。

大剧场的舞台剧回本是极其困难的。对于这个行业,正式演出控制成本和平衡投入产出之间还是要做具体工作的,还是要拿出优质的作品,让市场、观众对我们继续保有信心,这才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

如今,随着疫情好转、剧院开放,线上演出似乎又走到了十字路口:摸索半年,“云演出”究竟是不是一片值得深耕的沃土?线上演出的方式,又是不是传统剧场经营模式的有效补充呢?对此,王可然认为:

线上演出,是为了推动更好的传播,但不能简单地把剧目搬到线上来,而是要做到符合线上传播的剧场感创新。要符合受众用屏幕看时,能不能带给他除故事情节之外的吸引力。

记者:何 源

编辑:吴 桐

审稿:李 莹

监制:刘志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经济之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01 字。

转载请注明: 剧场重开,票“太难抢”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