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二战后,在日新月异的技术、资金和人口结构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变化下,日本动画热潮爆发了。乔纳森·克莱门茨探讨了这种艺术形态的起源。

1 第一部动画长片

日本动画业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故事长片《桃太郎 海之神兵》姗姗来迟。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桃太郎 海之神兵》(1945)

在战时的经济紧缩时期,这部影片以极快的速度拍摄完成,由导演濑尾光世和一名动画员工(一个受过再培训的女服务员)合作完成,大部分原来的动画师都被军队辞退了。

这部描写太平洋战场上英雄主义的拟人化故事在被审查员耽搁了几个月后,终于在1945年4月面世,那时东京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原本是目标受众的儿童都被疏散到农村去了。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在战后的宣传清洗中被丢失和毁坏的——现存的版本是从1983年在一个仓库里发现的唯一幸存的中间正片中截取的。

虽然日本动画师在二战期间通过拍摄宣传片和教育片而蓬勃发展,但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期,这个行业出现了严重的收缩。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随着男人们回到家中,女性劳动者明显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日本动画故事中消失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不仅是因为退伍士兵和海外殖民者的到来,还因为满映映画协会前雇员的涌入。

战时动画的主要艺术家们遭受到了两方面的攻击,一方面来自从事「战争煽动」的宣传人员——有受到起诉的隐患,另一方面是冷战开始时被怀疑为左翼分子。

少数几位动画师通过从事一种新型的宣传工作——为美国占领当局的公民信息和教育部门的电影工作卖命——坚持了下来。其他人则靠制作动画图形或参与真人电影勉强糊口。

《国王的尾巴》(暂译,Osama no Shippo)本可能是日本动画长片的大救星,这是一部灵感来自于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由濑尾光世领衔的东宝株式会社制作。然而,它被一个破坏工会的领导人搁置了,他谴责它「太过红色」。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国王的尾巴》

停摆背后可能有更多枯燥乏味的问题,包括战后醋酸盐玻璃纸的成本飙升,以及管理层在看到竞争时的沮丧。《国王的尾巴》是一部黑白片,资源有限,片长只有区区47分钟,就算拿到电影院也不足以卖成一张电影票,而且日本当时还面临着外国彩色片的冲击。

1950年,《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37)成为了第一部登陆日本的迪士尼动画长片,预示着一系列高投资的外国动画片的出现,它们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几乎占据着学校的每个假期。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白蛇传》(1958)

对于一个擅长数字或统计的人来说,东映的大川宏洋(暂译,Okawa Hiroshi)能够看穿数据。大川原是铁道部门的一名会计,他的职务是扭转一大批表现不佳的电影公司的颓势,而他指望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几乎消耗殆尽的迪士尼「母矿」来获利,包括1956年上映的重要影片《小姐与流浪汉》(1955)。

在那一年,大川买下了苦苦挣扎的日动动画工作室(暂译,Nichido animation studio),并将其重组为东映的动画部门,并宣布将发行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

大川的雄心壮志需要一个庞大的内部培训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一组新员工由日动的老员工培训,每个团队都要培养出一组新的原画师,理论上甚至可以组建出一支团队。

大川的企业员工从23人增加到500多人。他们最终制作出的长片《白蛇传》改编自一个著名的中国传奇故事,是大川在亚洲电影市场上击败迪士尼计划的一部分。在影片完成前两个月,两国之间中断了贸易联系,大川把赌注押在了巨大的中国市场上,但却吃到了闭门羹。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白蛇传》

《白蛇传》在海外表现不佳,尽管它成为了第一部在英国上映的日本动画长片。它开创了东映每年两部作品的先河,以服务日本市场,同时也为东映的动画师们进军广告业做宣传——随着电视进入日本,这个行业经历了指数级增长,利润丰厚得多。

到1958年,日本每年制作的一千个广告中有一半是动画形式的,这个线下的产业往往被聚焦于光鲜世界的电影史学家所忽视。

2贪婪的电视

日本动画业曾经普遍认为,制作一部周更的电视动画片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一项调查估计,每周制作22分钟的「完整」动画——即每秒钟12张画(或24帧)的影片,也就是所谓「一拍二」的动画片——需要的劳动产出是整个日本动画业的10倍以上。

东映的员工拒绝了管理层提出的周更电视动画片的要求,而老板们则试图收买有能力做到的人才。东映尤其想要把方明(注:即持永只仁)拉入伙——《桃太郎 海之神兵》的前副导演,当时他刚从中国回来,在为美国公司兰金/贝斯制作定格动画《新木偶奇遇记》(1960-61)——每周更新一集12分钟的动画,方明已经接近大佬们的预期了。

然而,他拒绝出售他的MOM制作工作室,相反,他更喜欢线下工作的兰金/贝斯;他最经久不衰的作品是1964年的美国电视电影《红鼻子驯鹿鲁道夫》。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铁臂阿童木》(1963)

手冢治虫以《铁臂阿童木》(1963-66)打破了电视动画的僵局。这位出了名多产的漫画家,一直渴望效仿迪士尼进入动画领域,曾在东映的《西游记》(1960)中负责分镜脚本。

由于不满制片厂对他创造力的限制,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虫制作公司」(译者注:手冢治虫于1961年成立了「手冢治虫制作动画部」,次年才正式注册了「虫制作公司」,并于1968年成立「手冢制作公司」,方便漫画制作及版权管理)并从东映挖来了许多初创公司的员工。(手冢治虫是几个用高薪引诱顶尖动画师的企业家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东映在重组和劳资纠纷中苦苦挣扎,其培训计划无意中为竞争对手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据说,手冢曾对他的员工说:「我们制作的不是动画,而是动画片。」他使用了一个缩短式的术语来形容一个浓缩式的作品,将每秒的帧数缩减到只有8帧(「一拍三」),并采用了快速剪切、定格和画内缩放。他还建立了一个单帧图像库,可以在后面的剧集中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但这仍然不够。在所谓的「手冢的诅咒」事件中,他故意压低了自己作品的价格,以极低的价格将其卖给富士电视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真人儿童电视节目的报价相当,同时也为了打击竞争对手。

因此,第一部完整长度的电视动画片设定了一个十分危险的价格点,如果没有赞助协议或海外版权销售,就无法盈利。十年之内,「虫制作公司」逐渐式微,因为像《克娄巴特拉计划》(1970)这样的成人向动画长片都遇到了滑铁卢。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克娄巴特拉计划》

与此同时,东映的管理优先考虑广告、国外合同和电视,而不是可以让公司名声大噪的优质作品。该公司陷入了劳资纠纷的泥潭,主要是周薪制职员与越来越多按帧领取薪金的自由职业者之间的冲突。

公会书记长宫崎骏因建议员工应该按照所完成的工作来获取报酬而受到训斥,而且随后与前辈高畑勋成为了老板眼中的「麻烦」小团体,后者执导的《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1968)试图吸引更多的成年人和观众。

这部作品几乎不被东映承认,并因与迪士尼《森林王子》(1967)的竞争而票房大败,它的失败最终导致其创作者离开了东映,投入无情的电视市场。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动画成为了一种电视现象,主要由玩具公司赞助,发展出了一系列的修辞和风格,旨在将有限的预算发挥到极致,包括定格和超现实主义。

宫崎骏和高畑勋都对科幻动画和战争性机器人持反对态度,两人联手将约翰娜·施皮里的瑞士田园小说《海蒂》翻拍成了动画。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1974)

「直到那时,我们才意识到电视的危害,」宫崎骏曾写道。「电视一再索求同样的事情。它的贪婪让一切都变得平庸。」他们的《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大受欢迎,并成为「世界名作剧场」的雏形——接下来十年里十分成功的文学改编动画片系列,但其成本却让日本动画公司面临破产的风险。

3地下录像的爆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盒式录像机的广泛使用再次改变了这个市场。评论家长山靖生(暂译,Nagayama Yasuo)将其比作时光机的发明,它让动画粉丝群体得以自主分享并传播。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机动战士高达 剧场版》(1981)

它也让创作者得以绕开电视和电影院,为现在已经成年的「阿童木一代」提供了更为成熟的素材。色情描写以及科幻、奇幻元素,是早期直接转成录像的动画的主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动画创作者们曾偶尔辩称,在儿童之外有可能出现的一群新受众。

它的存在在1981年被宣传为「新世纪宣言」的第一部《机动战士高达》剧场版电影的首映时得到了体现,其首映式被约一万名十几岁和二十岁出头的粉丝所淹没。

动画长片录像发行带来的收入增长,以及日本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对动画片的投资增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后期制作的十几部动画长片,最终导致了海外动画影迷的长尾效应,包括由宫崎骏和高畑勋新成立的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许多经典之作,以及Gainax工作室出品的广受好评的《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1987)和臭名昭著的《超神传说童子》(1989)。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

这十年的巅峰之作是大友克洋的《阿基拉》(1988),这是一部有着高投资和高质量动画制作的科幻大片。这部电影耗资11亿日元(约合900万美元),上映之时正值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在没有外国投资的情况下,要在经济困难时期复制这样投资规模的动画片是不可能的;但《阿基拉》在海外的成功为日本动画片打开了一个新市场。

《阿基拉》带头将日本动画品牌打入了多个国家,海外发行商因而抢购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许多动画片,以及随之出现的一些录像垃圾。

在西方,动画仍然主要以录像形式存在,偶尔的院线之作会成为录像销售的亏本生意,而一些录影带的发行,比如1988年的《苹果核战记》,复制了《阿基拉》的成功,后来还被改成了动画电影。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阿基拉》

值得注意的是,吉卜力工作室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受到影响——制片人铃木敏夫对于《风之谷》(1984)的美国录像发行被修改为《风之勇士》(暂译,Warriors of the Wind ,1985)感到震惊,他随后为工作室的电影设定了一个只有院线发行的大公司才能负担得起的价格。迪士尼直到《幽灵公主》(1997)才上钩。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107 字。

转载请注明: 爆发之前的日本动画,有太多辛酸故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