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秋天是满载收获的季节,有人说秋天是感怀离别的季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触。是离愁?是悲冷?是遗恨?就像陆卿子的《秋怀》,诉说着自己的感触,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戳中一些人的心。
衰草离离满地愁,云天漠漠夕阳收。
池塘水落芙蓉冷,城郭风生薜荔秋。
画角无声悲夜月,玉壶有恨噎更筹。
傍人欲问青囊录,沧海微茫不可求。
这首律诗题旨为"秋景感怀",描写秋日衰残苍茫的景致藉以感发诗人悲郁的情怀。
首联"衰草离离满地愁,云天漠漠夕阳收,是以广阔的远景入镜,镜头选取了两个视角:以平远眺望离离草原,以高远仰望云天夕晖。
野草随着季节一荣一枯,如今一眼望去满山遍布的野草呈现了衰残枯朽的景象,勾起了诗人惆怅的情绪,抬眼仰望,收敛了锋芒的阳光逐渐隐入广漠的云天中。
诗人虽写秋景,亦有暗喻,野草的生态进入枯衰期,一日的时序进入黄昏,二者皆引发人生步入暮年的联想,面对不再如青草长春或旭日东升的年岁,怎不引发诗人之"愁"呢?
借由衰草夕暮的描写,诗人继续触探秋日情怀而进入颔联"池塘水落芙蓉冷,城郭风生薜荔秋",这个对句构造了诗人拉近的视野,上句写池塘因秋季来临造成水位下降,使得塘中芙蓉花凋、荷叶残败暴露在干涸的池中而令人生寒意,攀爬在城墙的薜荔茎叶在秋风吹拂下沙沙生响。
这组对句透过一低一高的视线转移,在首联黄草遍野、夕暮昏穹的映衬下呈现了近处水涸凄清、衰残萧瑟的自然景象。
不同于前四句以自然景物的视野为主,接下来是摹声的颈联"画角无声悲夜月,玉壶有恨噎更筹",上句写军中警报昏晓的画角声一若游丝般软弱无力地响着,在月夜中发出悲鸣;下句写计时的玉饰宫漏("玉壶")声声滴落了时间("更筹"),仿佛含着恨意般在呜咽。
此联捕捉时间行进的步伐转入人事的想象,孤寂冷肃的秋夜里,诗人开放敏锐的听觉,一在户外远方的画角声,一在屋内近处的玉壶声,顺着前几句由秋季推出的暮年心境,进一步直指内心深处对于光阴流逝的焦虑与不安:"悲""恨"。
诗人既一步步藉由秋天推阐出了人生易老的烦忧,即人生易老,倏忽而逝,最好的解决之方就是青春永驻,"长生不老遂成为自古以来人人梦寐以求的渴望。
顺着这个思路诗人的尾联写着"傍人欲问青囊录,沧海微茫不可求",有人欲寻求长生不老之术(青囊:本是古代医家存放医书的囊袋,后指华佗神医之书,此处借指长生不老之术),又有谁人得知?
最终只是浩瀚时空中渺茫不可求得的奢望。诗人由远推近的空间景致,徐徐渗入感触,用描摹、譬喻、拟人与想象,使眼观之景、耳听之音,无不染上诗人伤时忧生的情怀。
然而诗人提出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整首诗却可进行反思:既然光阴易逝,人生易老,如何在有限的时空中减除因秋季带来的愁、冷、悲、恨,便成为诗人与读者之间千古共同的课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也许各中感触只有当事人最清楚吧。
(本文系芸语芸心原创,抄袭必究。欢迎关注,带你行走在文字间,遇见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