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陆川清湖至浦北石埇二级公路即将全线通车,南宁—广东湛江高速公路(广西段)开工建设,两条公路都经过博白县那卜镇,让这个地处玉林市唯一一座大型水库——博白老虎头水库旁边的山区小镇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热潮中,那卜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想方设法引导村民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当地村民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方式,期望通过民俗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将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见龙窝四周群山环抱,湖面宽阔,岛屿众多,环境幽雅。

  一段佳话 传了400多年

  6月28日,记者驱车来到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在老虎头水库旁,发现一处水面开阔、地形奇骏的地方:只见群山环抱水库,水面常有白鹭捕鱼,夕阳下,水面波光粼粼,景色俊美。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叫“见龙窝”。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村民向记者介绍“见龙窝”。

  在采访的过程中,已没有人能说清“见龙窝”这个名字的来由。一个故事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今年3月,广西博白高氏理事会向见龙窝李氏送来一块石碑,上面记录着高李两家互换住地的事情。早在400多年前,高李两家先祖商议后,决定互换住地,高家自那卜搬迁至博白镇田湖村,李家自博白田湖搬迁至那卜见龙窝,结为异姓兄弟,永葆深情厚谊。

  见龙窝原居民李骏刚老师长期收集见龙窝李氏的历史资料。他告诉记者,居住在见龙窝的李氏一族于明末清初由福建省汀州府珠玑街瓦子巷迁至广西博白县城南门外田湖村居住。后来,李姓先祖看到田湖村靠近县城,担心子孙习染繁华,不务正业,于是与高姓人家商议互换屋场,从田湖村迁至见龙窝开基立业。

  搬迁到见龙窝后的李家人遵从祖训,贵祖坟、重祭祀,建有大小祠堂13座,有念一公祠(总祠)、文端公祠、正德公祠、廉正公祠、积厚公祠等,孝文化氛围浓厚,有一套比较规范的《乡俗礼宜帖式》;成立蒸尝会事,用于祭祀祖先,支持有潜质子弟外出求学以及购置祀田,扩大蒸尝规模。

  那时候,见龙窝山多林密、匪患严重。为求安稳,李家人建起防御系统,如今我们在水库边上行走,依然能不时看见稍稍露出水面的古城墙遗址。李家人善于与周边村落结盟联防,相联成立青年自卫队。据传,当地闻名的贼头龙卅八、温德益,路过见龙窝都望而却步,亦不敢入村抢劫。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在老虎头水库枯水期,会不时看见露出水面的残垣断壁。

  200多年前,见龙窝就建设有瓷厂,手工业发达。此外,见龙窝还是当年的交通要道,是通往雷州半岛、白沙、公馆、清平、廉州等地的必经之路。那些挑盐、火水、日杂百货的商人,到了这里都要在见龙窝歇歇脚。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见龙窝古时候烧窑旧址。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200多年前,见龙窝就建设有瓷厂,手工业发达。如今,依旧能在旧址发现当年的瓷器碎片。

  后来,搬出见龙窝居住的李家人,对原家园还留有深刻的印象。70多岁的村民李发康说,修建水库前,见龙窝古树参天,后龙山满山岭南山竹子(龙网)。在他小时候,村里的孩子经常在古树下嬉戏,搭鸟窝、挂灯笼、荡秋千。夏天,一家人会把餐桌搬到树下,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如今,老虎头水库枯水期时,会不时看见露出水面的残垣断壁与一条长长的陶瓷窑址,有的甚至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城墙,让人依稀看到当年的繁华。60多年过去了, “见龙窝”如同一个抹不去的历史符号,一直深深地印在当地人的心中。

  一种传承 如今再发新芽

  当天下午,我们徜徉在见龙窝,此时,暖色的黄昏映衬在湖水山林之间,构成一幅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的巨幅画卷。

  由当地数万村民自愿捐资400多万元在原址上复建的祠堂依山傍水而建,粉墙黛瓦、飞檐翘角,藏身在山水之间,掩映在绿色丛中。李氏族人告诉记者,他们以地名“见龙窝”来命名这个祠堂,并邀请国内有名的湖北黄石专业古建工程队伍负责设计施工。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见龙窝”祠堂墙壁以龙凤文化为主题,蕴涵着淳朴的传统内容。

  来自湖北黄石市的彩绘师傅刘小明告诉记者,祠堂墙画以龙凤文化为主题,既蕴涵着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彰显着深厚的人文根基。“见龙窝”祠堂通过龙凤文化来寄托一种美好的愿望,这些人造景观因地制宜、现场塑型,与周边环境溶为一体,烘托出独特艺术的氛围。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来自湖北黄石市的彩绘师傅刘小明正在为墙壁彩绘。

  见龙窝李氏族人告诉记者,祠堂除了用于纪念本姓氏先祖,也是开展民俗历史文化节庆活动的场地。今后,“见龙窝”会根据龙凤文化的主题,策划举办一些如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五月五“赛龙舟”之类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目前,祠堂建设已近收尾阶段,每天都吸引着当地人、远道而来的游客前来参观欣赏,观者无不称赞这个祠堂与众不同,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

  李骏刚认为,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在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将祠堂变身为农村文化室、老人之家、农家书屋等,祠堂以其独特的存在演绎着现代文明。

  一个夙愿 期待家乡更美

  放眼水库风光,只见水库四周群山环抱,湖面宽阔,岛屿众多,环境幽雅。老虎头水库岛屿数量有几百个,形态各异,分布有疏有密,群集处众岛似连非连。湖面被分隔得宽窄不同,曲折多变,形成湖上迷宫的特色景观。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这里的村民对产业发展的意愿非常强烈。老虎头水库建成之后,当年的不少村庄、稻田、山岭变成了平湖。那些为建设水库做出巨大牺牲的村民,在搬迁后,有的选择到外地安居乐业,有的守望在这里,以捕鱼、砍柴和耕种尚未被淹没的稻田为生。

  如今,水库建成已有60多年,无论是守望在家乡的村民,还是迁移到外地的村民,依旧念念不忘家乡,期待家乡变得更美好。

  “石茅村是水库库区,曾经也是贫困村。近年来,党委政府和村干部引导村民发展绿色产业,规模种植如菠萝蜜、油茶等经济作物,希望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把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见龙窝理事会负责人李发胜告诉记者。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老虎头水库建成后,见龙窝李氏后人有的仍守望在村里,以养鱼、捕鱼为生。

  记者了解到,村民们热切希望通过“见龙窝”祠堂的建设,注入文化精神力量,同时借助水库库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原生态绿色产业,通过林下经济、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等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掘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森林环境、休闲养生等资源,让见龙窝在乡村振兴中迸发出强大的魅力,成为乡村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区。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海报制作 黄嘉琳 )

  采写:詹丽萍 张钰斌

  责编:潘燕

  主编:宋建州

  ---玉林新闻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玉林日报社全媒体矩阵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55 字。

转载请注明: 博白县那卜镇石茅村:解密"见龙窝"的美丽密码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