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是一片生活节奏缓慢的地方。在这里,时间都被打了褶,流淌得格外缓慢,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悠然自得。每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被这种氛围感染。
人们都说有两个周庄,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中。水,正是周庄的灵魂,这里的水景,包括南湖、白砚湖、银子浜、南北市河、中市河、后港河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无处不在的水流,经营着古镇的东西南北,布下“井”字形的骨架。
依水而居,傍水而市的生活,又因为四通八达的桥和穿梭往来的舟楫,变得越发生动起来。桥,无不通街连市,或直或曲,层叠有致,成为这片梦幻世界中最跳跃的音符。
虽然外界已是高楼寰宇,车流如织,周庄小镇依旧保持着它的古朴与清丽,杏花春雨,静影沉壁,似有若无的市声隐约于青石黛瓦,小桥流水之间。
周庄之所有拥有别致的风韵,与当地的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地诞生于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有60%以上得以保存至今。昔日沈万三的故居沈厅,是周庄现存最大的民居。透过它,我们或多或少,可以领略到沈家当年富可敌国的气派。
沈万三把江南的丝绸,江西的瓷器,浙江的茶叶以及周庄的土特产运到海外,然后用卖这些货物的钱,买回了大量的珍珠玛瑙,象牙和红木。靠着跨国贸易的差价,沈万三的资产与日俱增,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首富。
到了清乾隆年间,沈家后代所建的沈厅,占地多达两千多平方米,加上门前的码头,共七进五门楼,大大小小的房屋有100多间,尽显雍容之气。
沈厅的全部建筑沿纵深排列,前后楼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街阁门连接,形成一个回廊式的走马楼。通道两端是一间接一间的房间,大厅上方的通道上,还专门开了一个窗口,它是沈家女儿们的眼睛。借此,带字闺中的她们,可以从容地选择如意郎君。而窗下,伫立着梦想成为沈家快婿的少年,少年们的命运只在一扇小窗之间。
凡是来过周庄的人,一定会在饭桌上点一只“万三蹄”,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著名的小故事呢。
明朝年间,多以小农经济为主,离经叛道、弃耕从商而富甲一方的沈万三,在皇帝眼中仍显得微不足道。一次,在沈家做客的明太祖朱元璋,故意为难沈万三,指着桌子上的猪肘,问为何物?猪与皇帝的朱姓同音,如据实相告必犯大忌,急中生智的沈夫人,连说这是沈万三的蹄膀,“万三蹄”由此而名。
而后沈夫人从两根贯穿整只猪肘的长骨中,取出一根细骨,以骨代刀切蹄膀,也避免了对皇帝的冒犯。这一吃法,也由此流传下来。
沈万三虽躲过此劫,但朱元璋还是没有放过他。这个严苛无比的皇帝,将沈万三发配到遥远的云南,最终使其客死异乡。但周庄人的生活,却并未受到太多影响。他们世世代代经商,打造出更多的石桥、街市和房子,勾勒出一个富足的平民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周庄将江南水乡的风韵演绎到了极致。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周庄仍是江南无数个默默无闻的水乡小镇之一,它能在世界上都享有声誉,源于著名艺术家陈逸飞笔下的“双桥”。
1982年初夏,37岁的陈逸飞正在美国攻读美术硕士,他经朋友介绍来到周庄,想要找一个能在一瞬间让他心动的地方。周庄不乏美景,可他在这里停留数日,拍了10多个胶卷,却仍苦于找不到创作的灵感。
一晚,陈逸飞在一间叫三元的茶馆喝茶,偶然推开了茶馆的窗户,他心头一动,不禁叫出声来,这不就是我梦里无数次去过的地方吗?
陈逸飞见到的“双桥”被周庄人形象地称为“钥匙桥”,它们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样子很像古时候使用的钥匙,它们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双桥”寄托着陈逸飞的浓郁乡情和幽古情思,所以,陈逸飞将这幅画命名为《故乡的回忆》。因为这幅画名闻遐迩,所以周庄在海内外一举成名。
走在周庄雨水滴石的石板路上,我们能看到河岸旁埋头洗衣的女子;坐在午后的茶馆里,能见到身着布衣的阿婆们,个个手里忙着针线活儿,说着吴侬软语、聊着家常;站在年代久远的古石桥上,可见青衣船娘摇着舟楫,穿梭于纵横交错的河道上。这样的美景,是不是也时常进入你的梦境呢?
这便是周庄的魅力所在吧。虽然未曾造访,但却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会让人们魂牵梦绕,并且久久不愿离去。
(欢迎关注自由撰稿人老徐,一个有趣的文化历史博主,带你看遍那些不为人知的有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