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嘉:“敖”的阐释

温和气候的阳历五月最宜旅行,我谈一个与旅行有关的汉字“敖”。

徐梦嘉:“敖”的阐释

人在旅途就是“敖”字要表达的初义。《说文解字》:“敖,出游也。”甲文敖(图一),人迈步行走,头上有棵草。金文左边也是迈步的人,人头(大圆点)上有一棵草(图二)。在没有帽子没有伞的远古时代,人们出远门,烈日肆虐,晒得难受;雨天又被淋得够呛。于是想出办法,就地取材,把在地上的青草薅下来,编扎成草环戴在头上遮阳。这样一来,就不怕顶着烈日走远路了。草环往往夹着野花,漂亮又拉风。金文敖的右边是攴(手拿棍形)。那时,还没有真正的道路,人们离家远行,一路上会有毒蛇猛兽攻击,有湍急河流和崇山峻岭挡道。木棍在手,就有防身与辅助行走作用。

西周时期的金文“敖”(图三)发生变化,把敖头上草环的符号替换成青字头,强调这是青草。青字头即“生”,本栏拙文(《“情”为何物》)曾解析过青的生:“上为草形,下为大地,会芊芊植物从地上萌生,其色青葱。”

迨至秦代小篆的敖(图四),敖上青草活脱脱演绎成出行的“出”构形,蛮有意思。隶变楷定后敖的“出”中凵形放平作横画,攴作反文的攵,遂成今字,不再变化。

寻绎敖的属字,大都和出行义及其衍义有关。

1.敖加辶(辵)的遨,由于从正体字形上看,已看不出敖字的出行意,于是人们又给敖字加一个走之“辶”,写作遨。遨遊,遨翔。不过仍与无辶的敖通。

2.敖加贝(貝)的赘(贅),远古藉贝壳为货币,持杖远行者要带大量沉重的贝壳作为盘缠,显然这是无奈的累赘。后来发展到分量轻的纸质货币,到今天更是能刷卡、刷手机、刷脸等支付消费,而且不受距离限制,出行在外已无实体盘缠之累赘。如此汰换更新,古人是无法想象的。

3.敖加灬(火)的熬,古代出行难,严寒酷暑风餐露宿,日子如同在火上煎熬。有煎熬义的熬字成语不少:熬枯受淡,熬心费力,熬清守淡,熬姜呷醋,熬更守夜等。

4.敖加亻(人)的傲。《说文解字》:“傲,倨也。从人,敖声。”同太多的所谓形声字一样,囊者许慎编著《说文》时不了解先人造字不会无厘头地将一个仅表声的字根拉郎配成新字。傲之敖更表傲的形义,并与傲通,《诗·小雅》:“彼交匪敖。”匪敖即不傲慢。有着曾经沧海停辛伫苦人生历练的强者,粉丝多多,因而这方面强者在与人交往中往往自豪中夹杂骄傲。“慠”是傲的异体字。从忄(心)自豪与骄傲都源自于内心活动的驱使。有傲的成语:倨傲不逊,恃功而傲,傲不可长,傲世轻物等。

5.敖加耳的聱,从旅途的艰辛不顺引申文辞艰涩,拗口难读。聱牙(又作聱齖),有聱的成语:佶屈聱牙,聱牙戟口,聱牙诎曲等。

6.敖加山的嶅,山之高耸;敖加石的磝,石之坚硬。高耸与坚硬都扣威猛勇士的形象特质。

7.敖加口的嗷(仍与敖通),音量大。凶猛动物的吼声,丹田气足的人物呼喊。“百姓欢敖”(《荀子·强国》)。

8.“鳌、獒、螯、骜”等表示强劲桀骜特征的与动物有关字,都有敖字头。

需要补充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兽龙极具能耐,故四海龙王都姓敖: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小文阐释“敖”,旅行于敖的天地间。此时此刻,我的身躯似在祖国浩瀚无垠的汉字海洋上敖(遨)游;我的思绪则在华夏璀璨神奇的汉字星空中敖(遨)翔。我陶醉了,我骄敖(傲)了。(徐梦嘉 文\图)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08 字。

转载请注明: 徐梦嘉:“敖”的阐释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