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录|博物馆“静音”是对文化的敬畏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规范馆内讲解秩序的通知,自2023年7月16日起,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通知提出,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日提出申请,报备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据央广网7月10日报道)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博物馆成为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打卡地”。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随着暑期旅游升温,亲子游、研学游增多,各地博物馆也变得越来越热闹。但也有一些讲解人员,讲解水平参差不齐,讲解内容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刻意讲段子、编段子,不仅容易误导游客,还会破坏博物馆古朴庄重的氛围,影响正常观展秩序。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讲解员扮演着重要角色。讲解不是耍嘴皮子,更不能用错误的知识和观点误导游客。中国国家博物馆规定未经许可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是在去除干扰博物馆正常参观秩序的“杂音”,保障了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保护了博物馆的文化氛围。

实际上,强调规范讲解秩序的不仅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家。此前不久,故宫也推出一项规定:禁止在展厅内开展自媒体直播、录播活动,在未经博物院允许的情况下禁止进行各类表演、商业性拍摄等非参观游览活动。博物馆是历史文化记忆的宝库,不能成为信口开河的“戏台子”和直播带货的“背景墙”。“静音”是对游客负责,“去噪”是对历史负责,有利于提升公众文化素养,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文明参观才是逛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期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能够开启“静音模式”,明确参观和讲解的边界与规则,让更多游客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同时,博物馆也需要提升“官方讲解”的吸引力,尤其是做好专业性与趣味性之间的平衡,为公众提供更为多元、更高品质的精神食粮,让博物馆的价值不断显现。(戴先任)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816 字。

转载请注明: 集思录|博物馆“静音”是对文化的敬畏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