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山开山,遇水架桥。千头万绪,止于一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句印刻在华夏血脉中的古语,不仅映照出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法,更体现出了国人为人立世的人生态度。
无论是古时“愚公移山”的神话传说,还是那起于隋却千年不倒的赵州桥,又或是如今堪称“现代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
这些开山架桥的事例都在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中华民族,是善于用智慧去创造奇迹的。
而随着如今中国的进一步复兴,其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我们也将这种智慧运用到了世界各族人民的生活改善中。
比如近日刚刚通车的帕德玛大桥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孟之谊:“遇山开山,遇水架桥”2022年6月25日时,随着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将红色“彩头”剪下,帕德玛跨河大桥完成了正式通车。
这座大桥由孟加拉国投资,经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大桥院勘察设计,最终为中铁大桥局与中铁工业共同建设完成。
该桥主桥长6.15公里、宽21.5米,如此规模在世界跨河大桥行列中并算不得出众,但对于孟加拉国人民而言,这却是一座通往梦想彼岸的桥梁。
在大桥通车的一瞬间,邻近的几座城市可谓是万人空巷,一众孟加拉国人都来到了大桥上,大家看着建成在眼前的大桥,内心极其激动且欣喜。
有的孟加拉人拿起了手机自拍和直播,也有的骑上家里的摩托前来,准备率先驶过这座奇迹之桥,甚至还有人激动地跪了下来,行了孟加拉最高的礼仪--------亲吻大桥的桥面。
而除了民间的激动之外,孟加拉官方也是极为重视的,通车仪式上,孟加拉领导集团几乎全员到场,其场面堪比孟加拉国国家政府开会。
官方甚至还联络了孟加拉军方,在大桥通车的一瞬间,孟加拉的空军表演方队便从大桥上空飞过,在空中一连进行了数次惊险刺激的空中表演,让到场众人大饱眼福。
而且,孟加拉军方为了体现“中孟”友谊深厚,还专门使用中国生产的k-8w战机进行表演,简直就是一种别样的友谊“官宣”。
而如此热烈又激情的场面,让不少网民感叹:“何至于此啊.....”
毕竟,我国作为世界级的“基建狂魔”,一应基础设施的建设早已得心应手,建桥就更是司空见惯了。
按照前例来看,仅有港珠澳大桥贯穿时,国人才涌现过如此激动的反应,至于下一次“爆发”,大概得等到台海大桥的建成了。
可俗话说得好: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其实按照桥梁的建设意义来讲,帕德玛大桥于孟加拉国人而言,其寓意和增益很可能远超港珠澳大桥对于国人的影响。
至于原因,还要从孟加拉国的地理因素说起。
中孟之智:“千头万绪,止于一端”孟加拉国是从印度中独立出来的国家,因此孟加拉国在地缘上也不可避免地要与印度相似,这其中就包括着恒河(孟加拉国境内称“帕德玛河”)的影响。
恒河自喜马拉雅山发源,向着南亚方向不断开进,不仅孕育了古印度文化,还冲刷出肥沃的恒河平原。
而孟加拉国就位于这个冲刷平原的末端入海点,这使得孟加拉国在享受恒河带来的肥沃水土的同时,也要承受宽泛河道的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恒河在入境孟加拉国时,便改名为“帕德玛河”,它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中央穿流而过,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由此严重影响了南北两岸居民的生活。
南北两岸的孟加拉人若想相通,那就必须要乘坐老旧的摆渡游轮,这些渡轮的船龄甚至可与乘客岁数比肩,这使得南北摆渡成为了孟加拉境内最危险的交通线,经常会发生渡轮损坏而沉入江中的严重事故。
而且,就算渡轮不出问题,日益增多的人口也使摆渡的时间变得极其漫长,经常有人等待一两天才能成功渡过帕德玛河。
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或是水流湍急时,那这个时间还要再延长一些,届时,几天的等待都算轻的,拖个一周半月那才是常事。
这样糟糕的两岸交通,严重影响了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许多居民都提出对南北桥梁的需求,可帕德玛河道实在太宽,而孟加拉国又不发达,想要单独建设一个跨河大桥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境况下,要想有一座桥梁,那唯一的指望就是“他国代工”了,可如此庞大的跨河大桥,其造价定然不菲,这对于当时的孟加拉国而言实在是有些困难。
因此,无奈的孟加拉国政府只得选择贷款,他们以国家的名义,向世界银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提出了贷款援助的请求。
在申请刚刚提交时,这两家机构都表现出了热情的态度,积极派人与孟方对接,这让孟加拉国官方看到了建桥的希冀。
但随着两家机构对建桥条件进行考察后,他们发现想要建成大桥肯定不是易事,哪怕能够建成其造价一定是天文数字。
然后,两家机构又重新评估了孟加拉国的经济实力,他们意识到这并不是一笔“划算”买卖,因此开始找出各种理由拒绝贷款。
其中,世界银行拒贷的理由是最令人震惊的:
“孟加拉国政府官员在该项目中存在腐败”
面对这样的回复,不仅孟加拉国政府失望,就连孟加拉国国民也倍感辛酸,而两家机构背后的主导者“美日”则不以为然,他们冷漠地看着孟加拉国这个贫困小国的无声哀嚎。
走投无路的孟加拉国政府只得开启“涨钱”模式,他们用数年的紧衣缩食,终于攒下了一笔近30亿美元的建设款项。
虽然这个资金量听着十分惊人,但其实对于造桥而言,这实在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在招标会上,各方代表纷纷离场,大家都不看好这一项目建设。
这时,我国代表站了出来,分别以15.5亿美元和11.13亿美元的标额,接下了全长9.8公里的帕德玛大桥主桥建设工程和全长13公里的河道整治工程。
须知按照这个项目金额来算,整个工程基本是没有太大利润可言的,如果再算上一应工程师和工程队的时间成本,甚至还存在亏损的情况。
但我国就是毅然“接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曾经也经历过贫穷,深知这其中辛酸无奈,眼见孟加拉国如今的无助,作为世界大国不忍漠视。
其次,我国的“一带一路”项目也包括着孟加拉国,建起这座大桥,将能促进泛亚铁路的联通工作,进而也能产生不可限量的经济效益。
所谓“千头万绪,止于一端”,而这破局的“一端”,便就是建设一条路铁两用的坚固桥梁。
于是,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我国代表当即与孟方签署了合同,准备开始大桥的建设工作。
中孟之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然而,这个让诸国拒绝的项目,怎么可能会简单呢,我国多次派人对地形进行勘测,发现建设难度确实很大。
因为建桥地点位于冲击平原之上,冲击形成的河床不仅柔软,而且厚度还很深,这让桥梁的打桩工作变成头号难题。
而且就算能将桩子打入柔软的河床中,那湍急的帕德玛河流也容易让桥桩受损,进而导致大桥崩溃。
眼见中方陷入困顿,一众西方团队纷纷发来“嘲讽”,他们甚至还提出让我方出五倍价格转包的“混蛋言论”,可谓是欺人太甚。
面对西方世界的如此“不看好”,我国建设团队开始不断集思广益,开会讨论各种可行性方案。
最终在一次研讨会上,我方工程师团队提出了“斜插”的思路,将每一个桥墩都建成“蜘蛛腿”的样子,即每个桥墩都由六根斜插的钢柱支撑。
这个方案迅速获得了团队全员赞成,因为这种受力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桥桩打不到底的问题,还能很好地化解河水冲击,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俗话说得好:
“万事开头难”
一种新的方法则更是“难上加难”,首先就是斜着打桩的难度极大,不同于正桩打法,斜桩不仅要掌握力道,更要注重角度的修正。
为此中铁大桥局还专门采购了当时世界第二大功率液压打桩锤MHU2400,累计锤击次达260万次,也因为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打桩锤甚至被大修过十次,由此可见施工的难度。
其次就是架梁问题,由于建设的桥梁是“路铁两用”,即上方车道,下方铁路的模式,这使的桥梁的重量极为惊人。
根据资料显示,一段桥梁的重度就达3200吨,可当时我国自主研发的“天一号”起重船,其最大载重量也不过3600吨而已。
但再加上河水激流和气象因素,这让施工人员都为之捏了一把汗,幸好,在中孟两国的施工人员通力合作下,架梁工作还是得以完成。
而值得一提的是,帕德玛大桥架梁建设时正是疫情严重的时期,中孟双方为了确保大桥建设工作开展,决定对建设工人和工程师实施“闭环管理”。
这意味着所有建设人员都不能离开工地,吃喝住都只能在建设宿舍。
可孟加拉国毕竟是一个穆斯林国家,工地上的闭环管理,意味着许多穆斯林工人都不能参加“开斋节”,这让不少工人都暗自神伤。
承建大桥的中铁大桥局发现这一问题后,特地在建设工地上开展了一次“开斋节”活动,让所有建设工人都加入其中。
就这样,中孟双方的建设工人都过了一个难忘的“工地开斋节”,这让孟加拉人感受到了信仰的被尊重,对于中国的好感也愈来愈深了。
最终,在这种融洽的工地氛围中,帕德玛大桥完成了建设,这也便有了文首热烈激情的场景,因为大桥的建成也代表着中孟两国深厚友谊的“建成”。
不少孟加拉工人看着眼前的帕德玛大桥,始终感觉就是一场梦,这在最初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存在。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没有八年前的第一步,又怎会有今天这座横跨帕德玛河的奇迹呢。
写在最后如今,孟加拉国有了帕德玛大桥后,原先复杂危险的摆渡渡轮都被淘汰了,现在仅仅十几分钟的车程就能完成南北穿越。
这让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南北经济可以大规模联系,使得孟加拉国各行各业都迸发出无限活力。
而帕德玛大桥的建成,也为我国补上了“一带一路”上重要的一环,使“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得以建立。
未来,我国的“一带一路”工程,也将借助帕德玛大桥,进一步辐射南亚的更多国家和领域,此举将让世人明白,一个庞大且联通的经济合作组织正在崛起。
参考资料:
【1】《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正式通车,该国激动地用中国战机在大桥上空进行特技表演》--------观察者网
【2】《基建狂魔又交卷了!》-------澎湃网
【3】《孟加拉“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正式通车》---------人民网
【4】《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建成通车》---------国资委网站
【5】《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国内生产完美收官》--------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