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环绕的古城——上里古镇

在长江上游以北的四川雅安,有一座被流水环绕的古城,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它就是上里古镇。上里古镇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
●“井水制火”古场镇●
上里古镇街边的老店铺和房舍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建造,古镇中的街道纵横排成一个“井”字形。寓意“井中有水、水火不容”,由此来寄托心愿:小镇建筑免受火灾,小镇居民平安度日。
上里相对来说地处偏远,与其他江南繁华的古镇不同,这里多少透出些乡间的感觉。沿着镇中小街向北走,出了小街,就看到镇边的溪水了。一两队农户放养的鸭子,正悠闲地划着水……
古镇依山傍水。镇边人家的房舍与四周环抱的溪水、绿草披拂的古桥、桥边的古塔古树相映成趣。游荡其间,很有超然世外的恍惚之感。
流水环绕的古城——上里古镇

上里古镇被茅溪河、白马河两条小河相拥,沿河黛瓦木屋错落,石桥、石碑、石塔散布其间,老街、广场石板铺就。村外阡陌纵横,不时闪现劳作的身影。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两条小河上的石桥和它周围的景致。
古建筑沿河而建,顺势而为,依河傍水,站在石桥上远眺,流水从古镇中蜿蜒而来,一艘船,一支撸,从水面穿桥而过,此刻的你,若在船上荡舟摇橹,听岸边渔歌唱晚,欣赏夹岸的古老建筑,白墙黑瓦,那份舒适和惬意会爽到骨头里。
●古桥、古塔、石牌坊●
古桥、古塔、石牌坊,这三样是上里古镇的三大特色景致。
从古镇沿河上溯,隔着几十米就跨着一座桥,短短一公里的距离内,竟然有十余座古桥,而且无一造型相同。有拱桥、有石板桥、有石墩子、有单孔的、有7孔的、有11孔的……古时修桥是一个大工程,能如此密集地修建桥梁,可见历代上里的商路繁华。代表之作为:明清乾隆41年的“二仙桥”;清乾隆14年的“立交桥”。
流水环绕的古城——上里古镇

古镇的古塔分为四大类:文峰塔、建桥塔、药王塔还有舍利塔。每一座古塔就是一页古镇的历史,细细翻开,能体味很多历史的悠远。
石牌坊在上里古镇地域之内共有三座:双节孝牌坊、九世同居坊和陈氏贞节坊。这九世同居牌坊的历史可不简单。这一家人口从湖北一带迁来,一大家子,人口足有千人。有人猜测说,这九世同居的陈氏家族大概也算是封建社会中汉族地区最大的一个家庭了。
流水环绕的古城——上里古镇

“双节孝”石牌坊: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 ,遵诏而建的石牌坊。属石质门楼式建筑,四柱三间,重檐五脊,坊高11.25米,基宽7.8米,出檐1.1米。牌坊上刻有戏曲故事20余组,人物100多个,雕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眉目传神。牌坊前树有全石双斗桅杆一对, 分别高11米,气势恢宏,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
●大肉挞挞面●
挞挞面是当场用纯手工现场拉扯出来的,宽宽的,长长的,口感比较劲道。底汤貌似是用的骨头汤熬制出的高汤。特色臊子是大肉,大肉就是大块的红烧肉,经过特殊的烧制,秘制的配方处理,肥的部分油而不腻,瘦的部分绵软化渣,极具地方特色。
流水环绕的古城——上里古镇

和面的师傅动作娴熟,手法老到,就见他把事先搓成长条状备用的面条在案板上随手拉长,然后用一擀面杖稍加擀压,再左右开弓地把擀压过的面条拉得细长,经几次反复的摔打和拉伸,拉面在案板上发出一阵欢快而有节奏的“挞挞”声。
流水环绕的古城——上里古镇

手工制作环节随即麻利结束,接下来开水下面,大约只是短短两三分钟,起锅,加入事先备好的佐料、臊子、高汤,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大肉挞挞面即大功告成。
雅鱼,为雅安周公河一种重要食用鱼,学名齐口腹裂鱼,又名嘉鱼。古称丙穴鱼。有肉多、刺少、质嫩的特点,为川中鱼鲜烹饪原料中之上乘者。
流水环绕的古城——上里古镇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盛赞雅鱼之美。雅安历史食俗,注意营养,讲求养身,喜原汁浓味,故以砂锅烹菜。所用砂锅,均以荣经县“白善泥”焙烧而成。
“蔡鸭子”位于仙茶故乡——名山县蒙山脚下,以香、酥、脆、美的特点而闻名。“蔡鸭子”精选本地在无污染环境中生长,以水、草、虾等为主食的土麻鸭为原料,辅以三十多种香料,继承和拓展传统工艺,经十六道工序精制而成,广泛受到消费者的好评。
来源:综合自仁寿在线、华夏经纬网、中国民族建筑网、百度百科
审核:殷黎????主编:李璐? ??责编:洪波
祝您一天好心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95 字。

转载请注明: 流水环绕的古城——上里古镇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