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甲骨文在网络上很火,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据说破译一个甲骨文奖10万,这瞬间引起不少网友关注。其实早在几年前,中国文字博物馆,就已经发布了一篇,叫做《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的文章。
当中就已经提到,如果破译一个全新未知的甲骨文,就可以得到单字10万的奖励,如果纠正一个争议很大的甲骨文,可以得到单字5万的奖励。当然最后的结果,必须经过所有文字专家的一致认同。
此消息一出,就引发不少朋友的好奇心,以前总是听说“一字千金”,如今甲骨文已经达到“一字十万”了。很多朋友都开玩笑说:“我去破译十个八个的,就发财了。”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十分残酷。
自从中国文字博物馆将消息发出来,迄今为止,只有两个人做到了。这直接打击了很多人的积极性,认为破译甲骨文一事,并非那么容易做到。那么要破译一个甲骨文,到底有多难?
一、古人生活与我们不同
甲骨文,是我国十分古老的一种文字,是我国现存商朝时期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的甲骨文,出土于我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因此又被称为“契文”“殷墟文字”等等。经过专家鉴定,这是商朝时期的文化产物,距今已有3600多年历史了。
甲骨文其实是商王的占卜记录,古人对于占卜一事十分敬畏,不管是什么事,都要进行占卜。大到国家命运,今年百姓收成,小到孩子出生,今天是否适合出门,都要占卜过才行。
他们的占卜,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迷信,由此可见,古人的生活,与我们是大相径庭的。我们要破译甲骨文,就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可一提到占卜,很多人就认为是迷信,自然就很难融入古人的生活,也就破译不了他们的文字。
二、有些文字被淘汰
众所周知,我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之后才有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在我国港澳台地区,还仍然沿用着繁体字。
这些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有的已经丢失,有的已经被淘汰。就好比朱元璋曾经给子孙取名,是以五行为参照。可随着朱家子孙越来越多,现成的汉字已经不够用了,因此当时还创造了很多新的字,其中很多现在已经不用了。
大家想想,明朝距离我们也就几百年时间,那时候的文字,现在有的都不用了,更何况是几千年前的文字。甲骨文中的字,哪些是如今有的,哪些是如今没有的,都需要经过反复验证。如果遇到现在已不用的字,则会进一步增大破译难度。
三、并不是靠象形创造
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有很多是象形字,这个小学生都知道。象形字可以很形象表达出,这个汉字像什么物体,这样我们就能联想到,也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字。然而甲骨文却不是,它有自己独特的成形方式,光靠联想是想不出来的。
就好比下图的“马”字,光看甲骨文的话,还真认不出是“马”。要说是一支柳条也可以,或者说是一只带有尾巴的小昆虫,也无不可。除非是想象力着实强大的朋友,才能看出这是一匹英姿飒爽的马。
四、辨认单字缺少参考系统
甲骨文,其实是一套成熟的文字体系,可我们得到的很多资料,都已经出现残缺。因此我们缺少可参考的成熟文字语言支持系统,笔者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第一好比我们不认识一个字,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新华字典》,来详细了解它,就算不知道发音,也可以通过查偏旁部首找到。可是甲骨文缺少这样一本“新华字典”,我们根本无法查到其出处。
第二就是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有的字或许不能理解其意思,可是只要上下文联系起来,也不难猜出其意思。但我们并没有成篇的甲骨文文章,能让我们将单字还原到里面,这又是一大难度。
五、还未突破发音关
有专家认为,古人在创造甲骨文的时候,也是通过“形、音、意”三者得来的,也就是说,甲骨文除了文字本身的存在,还应该有它自己的发音。前面笔者说到了,古人和我们的生活截然不同,那时候他们的发音是怎样的,我们也不得而知。
就是放到现在,我们的很多文字,都还存在两种,甚至多种读音的情况,那么甲骨文说不定也有。如果破译了一个字的形,却无法破译它的音,就不能算是真正破译到位了。
六、存在一字多义
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会发现里面有很多“之乎者也”,其中有的是代词,有的是助词,有的是主谓之间。那么在甲骨文中,是不是一个字就只有一个意思呢?这点也是需要研究的。
还有就是,我们每个人写字都不尽相同,古人在写甲骨文的时候,也会有笔法不同的情况。那么甲骨文的一个笔画或长或短,是代表其书写的人不同,还是代表其字意就不同了呢?
七、必须服众
有的人说:“我看这个甲骨文就像是某某字,肯定是的没错。”就算真的有可能,也要能够服众才行。首先大家要认为你说的有道理,然后专家要去验证,之后还要问你,为何会联想到这个字。
你的解释,必须让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符合史实,如果仅仅是因为猜测,专家就要为此去千辛万苦求证,那岂不是很费精力。这样的话,每个人都猜一个字,那要验证到何年何月。
不过大家也别因为破译如此难,就彻底放弃这个想法,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对文字感兴趣,还是可以试一试的。我国甲骨文字典已经收字4300多个,可是只破译了1300多个,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