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作为看客的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和意见吗?欢迎点评哦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小编还能和你们一起分享娱乐圈的的趣事,真的很开心哦!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往往也因为集中精力发展而成为文化、经济中心。在我国古代,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王朝,因此也就存在着非常多的“帝都”。其中,有的如西安、洛阳一样,属于多朝古都,它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有的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甚至连当地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乡曾是首都。
在众多存在感极低的帝都当中,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它尽管曾经是政权的中心所在地,但知道它的人却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还都对它嗤之以鼻。其实,人们的嘲笑并不是因为瞧不起这个地方,而是一来在这里兴起的政权只维系了不到两年,二来在此称帝的人实在非常滑稽,令人不禁嘲讽。说了这么多,其实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安徽寿县,而在这里称帝的人则是东汉末年的军阀袁术。
东汉末年,出身顶级豪门“汝南袁氏”的袁术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他之前,汝南袁氏从其高祖到其父辈,有四代人都当上了“三公”级别的高官,而且“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可见其巨大的影响力和深厚的底蕴。作为司空袁逢的嫡子,袁术从小心高气傲,自认为血统高贵、命运不凡,这就为他日后的称帝埋下了种子。
随着群雄割据局面的出现,袁术也在离汝南老家不远的寿春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开始据守一方。据《典略》记载,袁术认为自己的袁姓出自于陈,而陈又是舜帝的后代,属于土德。西汉末年,王莽就曾声称自己是舜帝之后,属土德,而汉朝是尧帝之后,属火德,因此“以土承火”,试图让自己篡逆的行为合理化。到了东汉末年,袁术又开始整这一出,认为自己也是出自舜帝,所以将汉朝取代也是很合理的。
另外,当时袁术还想到了一句据说曾让汉武帝都感到烦恼的谶文,也就是一种带有预言性质的话语,即:“代汉者,当涂高也。”汉末之时,军阀李傕曾经认为这是说自己,于是掌控朝政、占据长安。不过,他最后的下场却是被曹操夷灭三族。袁术看到此语,也认为是在说自己,他认为涂就是路的意思,而自己字“公路”,所以这说的就是自己。
另外,传说诸侯讨伐董卓时,孙坚偶然下得到了著名的传国玉玺,而袁术则将其强行夺走。有了玉玺,袁术更加膨胀,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天命所归的人,注定应该坐上帝位。兴平二年(195),汉献帝在李傕、郭汜的追捕下流亡在外,袁术认为这正是汉室彻底倾颓的象征,于是召来群臣询问道:“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
对于主公的刚愎自用和异想天开,袁术的手下们早已经习惯了,便纷纷因害怕被斥责而保持了沉默。因此,尽管主簿阎象发表了反对意见,袁术却还自我安慰地认为大部分臣子都是支持自己的。于是,袁术在这一年宣布于寿春登基称帝,建国号为“仲氏”,另外,他前往郊外祭祀天地,建立文武百官的规格,俨然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
然而,现实很快给袁术上了一课,他派使者通知吕布自己称帝的消息,结果吕布直接将使者送到了曹操那里。勃然大怒的袁术派兵攻打吕布,但被打得落花流水,转而征讨陈王刘宠,又被曹操亲率大军“教做人”。不光战场上失意,袁术在治理国家方面也实在堪称外行,他自己处处追求奢华的派头,但却忽视了天灾人祸影响下百姓们的生活。
结果,江、淮一带的百姓们没有粮食可吃,甚至“相食殆尽”,让中华礼仪之邦成为了人吃人的野蛮修罗场。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只是主动出击遭遇惨败,那袁术还不至于危及自身,然而,他称帝的行为招来了天下诸侯们的一致反对。为了靠伸张大义获取民心,曹操、孙策、吕布三股势力都对袁术进行了讨伐。
建安四年(199),身边人众叛亲离的袁术被追赶得仓皇逃窜,在生存的威胁面前,他只得请求自己看不起的哥哥袁绍,希望后者能够接纳自己。原本,袁绍已经同意接纳袁术,但袁术的逃亡之路却被刘备、朱灵拦住。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袁术曾经短暂回到寿春,但当时的他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了。最终,他感叹道:“袁术乃至是乎!”说罢,呕血而死。
袁术恶名昭著,他所选定的首都寿春也受到了影响,提到它时,人们要么不知道它曾是首都,要么则会十分嫌弃地表示这是“伪帝”的“伪都”。可怜的安徽寿县,尽管只当了两年的首都,却因为负面人物袁术而遭到了恶劣影响,常常被人嘲讽。还是那句话,寿县原本无罪,真正有罪的还是自不量力在此称帝的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