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拳师:招式源于生活,不好看却很实用

苗拳师:招式源于生活,不好看却很实用

【人物档案】

人物:龙正云 苗族 69岁

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代表性传承人

初识苗拳,它并没有像想象中的拳法那样虎虎生风、气势十足,而是有点“庄稼把式”的味道。

“苗拳观赏性不强,但很实用。”7月29日,在凤凰县山江镇凉灯村的龙正云苗族武术基地,正在带着几个徒弟练拳的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代表性传承人龙正云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凉灯,苗语意为“老鹰落脚的地方”。这里平均海拔800余米,属典型的苗家集居村寨,境内悬崖峭壁,沟壑纵横,形成秀美的山水峡谷风光。同时,它还是一个传统古村落,古朴苗寨保存完好,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

这里的房子是清一色的土屋,屋身的下面小半截是青色的石块、上面用黄泥砖砌成,既坚固耐用,又防水防潮。在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有一小方平地,以供晾晒谷子、苞谷之用。作为一个有300多年历史的村落,凉灯村已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龙正云的苗拳传自其曾祖父、“湘西王”陈渠珍的黑旗大队武术总教官龙长卿。龙正云说,他12岁开始跟随爷爷练习苗拳,40岁开始授徒,至今已收了二十多名徒弟。“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了,学习苗拳的人也少了,所以我就搞了这样一个苗拳基地,就是希望大家能多来学习苗拳,把祖上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

“我们的苗拳有十二式,主要讲究拳打‘四门’,脚踩‘品’,进退走‘之’似蛇行。因为没有花里胡哨的招式,所以打起来并不好看,但是‘快准狠’,往往是一招制敌。”龙正云的儿子龙英辉介绍,苗家的功夫与日常的劳作息息相关,许多招数也是从日常劳作中演化而来。比如棍法中的“单头棍”,就是根据锄地的时候演化出来的招式。

苗拳师:招式源于生活,不好看却很实用

龙正云的侄儿龙平海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代共有堂兄弟十多个,基本上每人都会被要求学拳。“我们家族在过年团聚时不会围在一起打牌娱乐,而是大家聚在一起打拳、练拳。看似简单的一套拳法,即使是在冬天,一套打下来,个个都是汗流浃背。”

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明白苗拳的一招制敌是如何的“快准狠”。龙平海特意与记者进行了演示。当记者一拳打过去,他并未闪躲,而是一个“之”字步迅速近身,在记者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被一个侧手“击喉倒地”。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在现场,记者还碰上了隔壁村的龙先生带着12岁的儿子,特意驱车20多公里来这里学苗拳。“我在我们村以前也练过苗拳,是跟龙师傅的徒弟学的,听说他现在搞了个苗拳基地,就在暑假期间特意带儿子过来学一学,了解一下我们苗族的传统,还能强身健体,这比在家里天天玩手机有意义多了。”

“我们苗族人以前比较偏瘦小,所以当时练拳就是为自卫防身和抗击外敌。”龙平海说,现在是和平社会,我们不去争强斗狠,而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我们也真诚地邀请大家来山江镇感受苗族文化,来凉灯村体验苗族武术。”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

【来源:新湖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65 字。

转载请注明: 苗拳师:招式源于生活,不好看却很实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