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天目山高处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故曰天目。”山下有苕溪,茶圣陆羽在此写就《茶经》,1300年茶香不绝。
手握对讲机,扯着嗓子喊“不要出岔子,安全第一”,在周围人都沉浸在越野赛车的激情中时,山中青年周功斌保持着谨慎。
但他似乎又胆子挺大。
他辞掉了在杭州的公务员工作,又卖掉婚房,一头扎进浙江遂昌的大山里,开发越野线路。还因此遭到过网络舆论攻击,被指责“‘凤凰男’不能嫁”。
如今,网红浙西川藏线上越野车的轰鸣,讲述着探路者周功斌进山后的故事↓↓
曾被无数人误解的回乡创业路,周功斌“翻车”了吗?
昆曲唱腔绕不过家乡的山
汤显祖在遂昌写就《牡丹亭》。可这山的好,却怎么也绕不出这山,让山外的人知道。
周功斌小时候,山里还没有封山育林,村里人靠砍伐木材和腌毛竹生活。浸泡毛竹的水要加石灰,这么一弄,山不绿了,水也不清了。就连村里人,也觉得这环境不行,住着也不舒坦。可是,为了挣钱,为了生计,还是得这么干。
后来,理念不一样了。先是封山育林,又执行了全省推行的“五水共治”,治理污水。汤显祖笔下“山也清,水也清,春云处处生”的景象又回来了。
可是,停了砍伐林木和养猪,村里人一直没能再找到发展经济的好法子。山里娃娃周功斌踩过不少雷:从种车厘子、八月瓜,到养石蛙,无一例外,都“翻车”了。
大山深处到底能做成什么?当时,他真没主意了,“那时候就是??无比愧疚,我感觉,我辜负了。”
越野车的引擎声带着游人来了
想给家乡找个发展经济的出路,周功斌一直在尝试。但是,山那么深。
这两年在不少地方兴起的乡村旅游周功斌也试了。他找到一处小瀑布。只是,这里没有直接通达的道路,很少有人会费劲先开车再走路进来,看这样的景观。
周功斌不知道怎么才能吸引游客。
他有一个玩越野车的朋友,就喜欢往深山里扎,还说越野圈很多人就是喜欢深山,人迹罕至,景色也美。
这是山的魅力。这给了周功斌灵感。
越野车友在浙西“川藏线”中排队行进(魏炜 摄)
他翻遍遂昌的荒山野岭,梳理出适合越野的老路。这些原本是封山育林前砍伐运送木头的机耕路或是开发山上旱地时的一些老土路。别说旅游的人不知道,周功斌这个本地人之前都没太注意过。
在山中出生、长大的他,从没这么熟悉过这座山。
他带着人把整个遂昌2500多平方公里都跑了一遍,绘制了一个180公里的自驾路线。差不多能够覆盖遂昌,把遂昌整个玩来一遍。
浙西川藏线,有了。
航拍图:越野车队在浙西“川藏线”中排队行进(魏炜 摄)
近年来,遂昌县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抢抓大花园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山海协作升级版等战略机遇,探索了全域旅游。
浙西川藏线把包括越野车友在内的自驾游客吸引到了遂昌。
村里的土茶叶,村民自家大棚里的水果,一下子,都成畅销货了。村里特产黄米粿被一下搬空,甚至腐乳、腌萝卜都被游客买走了。
越野车友在遂昌县高平乡箍桶丘村购买当地村民自产农产品(魏炜 摄)
全中国比这里刺激的山路不是没有,周功斌说车友很喜欢这里常能遇到的云海和沿线保护完整的古村落,仙气飘飘。夏季能漂流,冬天能看雾凇。
他发动来过的车友把遂昌的美景带出去。他有一套自己寻找推广大使的标准:热爱环保、能够带来15台车、热爱公益、关心乡村振兴。
石姆岩下的越野车队(张国亮摄)
周功斌给浙西川藏线想了一个定位:这里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自测线路,想要去玩川藏线,先来浙西川藏线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越野能力。
他自己也重新在浙西川藏线上检验着事业和未来。
村民凑钱送他出山
他想给村民带来财富
2004年,乡亲们你五十、我一百的凑了几千块,给周功斌这个村里难得的大学生凑足第一年的生活费。
毕业后,周功斌在杭州考了公务员,但他却一直惦记着给村里找条致富路,投过钱,也一直在业余找法子。直到看到了通过越野车带起的自驾游。
周功斌辞掉了工作,卖了房子,从城市回到山里,成立公司专门开发和服务越野运动,公司名字就叫“魅力新故乡”,短短三年带动直接消费3300多万。
当初,有人说他是“瞎折腾”,甚至被说“凤凰男不能嫁”。现在,你觉得周功斌的尝试和努力“翻车”了吗?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