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晋城7月23日电 题:太行山古村落“新生记”:让乡愁不再愁
作者 杨杰英
高耸的门楼,雕花的窗棂,行走在石铺的街道,感受着太行山深处这座小山村的古老韵味。
浙水村历史悠久,集古屋、古街巷、古井、古树、古风古韵于一体,被誉为“遗世而独立的幸福古村”。 杨杰英 摄
21日,今年82岁的靳珠元倚在自家老院的门口,向从河南郑州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述着这个名为“浙水村”的故事。
靳珠元,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村民。自幼生活在被群山怀抱的浙水村,靳珠元见证了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的“新生”。
有着明清遗风的浙水村。 杨杰英 摄
在靳珠元看来,什么是乡愁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再为进出村的路而犯愁。“从前的路太难走,去一趟县里要走一天,去市里要三天。”
“以前,村道上到处是灰渣,新媳妇儿骑着马在村里也转不开。”靳珠元告诉记者,浙水村自古就有着娶媳妇儿要骑马在村里转一圈的习俗。而今,这个有着明清遗风的古朴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着明清遗风的浙水村。 杨杰英 摄
浙水村历史悠久,集古屋、古街巷、古井、古树、古风古韵于一体,被誉为“遗世而独立的幸福古村”。浙水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国家森林乡村”。
陵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原红芳介绍,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陵川段打造“农村驿站”的规划。 杨杰英 摄
“我们这里地处晋豫要塞,自古就是两省重要通道,遗有留人店、油坊、烧饼铺、京货铺,是陵川的古八小镇之一。”浙水村党支部书记靳慧永介绍,随着年代久远和越来越多人进城,村里不少的古院落开始闲置,甚至坍塌。
为此,浙水村在2019年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有效盘活了村内29处民居和200余亩土地,还借助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沿线村庄建设的契机,建起了古镇浙水驿站,在原有古院落的基础上修缮发展建起了民宿,让昔日的古村落重新焕发活力。
“冬天,儿女接我去市里住;夏天,我就回到村里的老院子避暑,现在交通很方便。”对像靳珠元儿女一样的年轻人而言,回浙水的路不复漫漫,乡愁不再是愁。
浙水村的书屋。 杨杰英 摄
记者采访时,来自郑州的张金苹认真地看着这里的木雕、砖雕,并不时地向靳珠元打听着古建筑的历史。只听曾经来过的人说“浙水路难走”,等张金苹自己来了之后才知道:“原来的山路早已成了旅游路和致富路”。
游客刘普战和家人在村里一路走一路拍照。“想不到隐藏在大山中有这样一个古村落,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吃在农家乐,住在民宿,享受真正的乡村游。”
而靳珠元和他的几个老伙计在村里也当起了“义务导游”,前来的游客都会问问他们这个村的历史和老房子的故事。
离浙水村20余公里外的松庙村,亦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设康养松庙驿站。根据当地特色民居特点,设计有精品民宿、木屋生态餐厅、木屋别墅等旅游设施,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积极对接中药材种植扶贫开发项目,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宜居。
浙水村与松庙村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是陵川县激发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沿线村庄集体经济建设活力的缩影。
离浙水村20余公里外的松庙村,正在建设康养松庙驿站。 杨杰英 摄
“驿站进农村,一村带百村”,是陵川当地提出来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陵川段的四个乡镇,每个乡镇打造一个样板的“农村驿站”。通过市场化融资的方式,建设休闲、康养、特色农业等不同特色的农村驿站,让游客体验“不浓不淡,美得刚刚好”的乡村生活。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传统古村落,正在重获“新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