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词”,早期也称为“词”,在隋唐五代,曲子是汉族民间一种广为流传的曲调,又名乐府、乐章,还被称作歌曲、长短句。诸多的名词说明了音乐和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这种曲子可以填词唱歌,所填的歌词就被称作曲子词。曲子词自隋唐开创以来至宋朝达到鼎盛,作为我国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散发着它自有的魅力,对宋朝之后的各式各样的音乐形式也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词”与“曲”的首次交融:曲子词的起源及演变
曲子词的雏形来源于先秦时代的《诗经》和《楚辞》,无论在诗词或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为后来曲子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后,隋唐燕乐的繁荣发展,燕乐,即宴乐。简单通俗的来说就是统治阶级在宴会中间应用的一切音乐。提供了大量的乐曲资料供后人研究,并为宋代曲子词的鼎盛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因此,隋唐燕乐的发展,也是为宋代曲子词的鼎盛起着铺垫的作用。
隋唐时期宴乐情景
隋唐时期,尤其在“贞观之治”以后,国内各个民族之间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各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加深,因此音乐文化也在不断发展融合。汉族的音乐家不断走向边疆,边区各族的音乐家也蜂拥而至内地,彼此间相互学习,共同合作,使当时国内各族音乐文化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曲子词在隋唐的时候,有了更大的发展。
宋代:瓦市勾栏与说唱音乐
曲子词的繁荣发展背后,包含了无数劳动人民的功劳。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对民歌的创造,让民歌的发展有了新的高度。
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劳动人民既要担负主要的创作任务,又结合群众,自发的交流与集中,把当时流行的新旧民歌,有目的有选择的筛选出来。然后将这些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改编,注入更新鲜的活力。这些后来被改编了的民歌,虽仍是出自于民歌,是民歌的类型,但已经和最初的民歌形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已然向着更高的艺术形式发展了,已经演变成为一种艺术歌曲了。
到了唐代,它们已经不叫民歌,而叫《曲子》了。《曲子》比之一般民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除了仍可以向一般民歌一样,单独清唱之外,它们还被用于说唱、歌舞等等其他更高的艺术形式中间。在流传的过程中,它们从乡村逐渐流传到都市,受到都市市民和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了市民音乐中的重要构成因素以及文人写作新作品的更好的形式。
、民间曲子词的发展:促进了宋代曲子词达到巅峰时期
公元 960 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称帝,建立北宋,统治了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结束了自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农业生产以及工商业都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与发展,大都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市民阶层的力量日益壮大,而音乐汇集的中心,也逐渐发展到了大都市。
劳动人民从各方面创造出来的音乐艺术,因为有了适宜的环境,从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如宋代大城市中兴起的勾栏、瓦肆之类的娱乐性场所。
开封小宋城:内有勾栏、瓦肆等古香古色的中国古典建筑,恍若梦回大宋
曲子词是宋代文学的先河。曲子在民间经过了长期广泛的流行,已渐渐受到一部分词人和音乐家的注意。他们与自然形态上的艺术相结合,以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人民创造的各种形式的歌曲中汲取养分,继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曲子词作品,使曲子词在宋代的发展达到巅峰。这其中,劳动人民创造的曲子词,是词人笔下曲子词辉煌的基础。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因此,民间曲子的发展在宋代呈现新的面貌。从古至今,无论何时何地,劳动人民都会为了生活而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歌唱作为宣泄情绪的主要一种,逐渐演变成了民歌、民曲。在宋代亦是如此。老百姓在口头上广泛流传的,就是宋代民歌民曲,这些民歌民曲大都是口头传唱,并无记谱。
宋代曲子词的“曲子”部分,正是在此基础上,人民从大量的民歌曲调中,有目的地进行挑选、加工,从而形成艺术性较高的音乐形式,然后着重推崇、应用这些曲调。因此,宋代的民歌和曲子,都是人民创造的。这之中,越是优秀的曲子,越容易被填入更多的新词,得到更深的发展。当宋代文人墨客注意到流入到大都市的曲子、并为之填上新词的时候,宋代民间曲子的发展,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因而,宋代曲子词巅峰发展的基础,就是民间曲子词。
根据《碧鸡漫志》记载: “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
这既说明了曲子有着悠久的历史来源,又表现出在当时的宋朝民间曲子的流行是何等广泛。
、巅峰时期的宋代曲子词背后所映射出的内容
宋代民间的曲子词,有着各式各样的表达内容。每种歌词都代表了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与文人笔下的歌词内容不同,民间的曲子词在表达内容方面更倾向于百姓的心声。有反映农民起义的诗歌,有些是反映民族矛盾的民歌和民曲,有些是表达男女爱情的民歌民曲等等。
事物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朝着高级发展。宋代民间曲子词也是一样,由于歌曲需要反映的生活内容越来越复杂,描写的方式,越来越要求多样化,描写的手法,也越来越要求细致。于是适应了现实的要求,民间新的歌曲体裁——曲子,就不断涌现出来。也造就了宋代民间曲子词正朝着多元化发展。
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都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力量更加壮大。他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对于曲子的创作和大型新曲式的创造,也有着一定的推动、扶植和集中的作用。
总之,宋代劳动人民对曲子词的创造是原汁原味的,比较宋代之前的民间曲子词,已经有了飞跃式的进展,正是因为劳动人民打下的坚实基础,才使宋代的曲子词在历史星河中永放光辉。
、婉约派,豪放派词人对宋代曲子词的贡献
曲子词之所以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时刻,是离不开诸多词人的创作,民间曲子词的发展为专业词人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在此之后,曲子词在专业词人的手下,突破了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的旧有成规,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形式。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使曲子词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1、婉约派词人代表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在书香世家,早年生活很好。她的父亲李格非收藏了很多书。作为一个孩子,她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婚后,赵明成夫妇致力于字画石的收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时,南下徘徊,孤单一人。她的诗歌大多描绘了她早期悠闲的生活,而后期则大多是对她的生活和情感的哀悼。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技法,自创手法,语言优美。这些诗强调和谐和优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用作诗文的方法来作词。
根据李清照的《词论》,词与诗、文的最大区别是词的音乐性。词必须与音乐结合,才能唱。其创作的突出特点是,创作中所使用的词组必须符合曲调的要求,使曲调的升降与音乐的高度紧密结合,使曲调在演唱时圆润动人,产生节奏感。否则,在唱歌的时候,就会走调。她写自己的词时,非常注意词的节奏,用音乐语言来增强词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声声慢》作品
如《声声慢》一词中: 起句便连续使用七组重叠词的音韵处理,使人读起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在这十四个叠字中,除“觅觅”外,其余十二字的声母全属齿音; 除“惨惨”外,其余十二字的韵母全属齐齿呼韵母,读起来婉转凄楚; 从而营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后世中不少人仿放李清照的这种写法,但都不如她用得出奇制胜而又自然生动。毋庸置疑,李清照也为曲子词在宋朝的巅峰发展做出了贡献。
2、豪放派词人代表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人。
岳飞,字鹏举。二十多岁从军,在南宋时期抗金战争中累建奇功,从士兵到元帅,是抗金四大名将之一。金人对“岳家军”怀有恐惧心理,所谓“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因为他力主北伐、恢复国土,提出“还我河山”的口号,被投降派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后来,宋孝宗为他平反,追封为鄂王。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不是音乐家,但他的词却为后世传唱至今。一首《满江红》,词中洋溢着勇赴国难、气吞山河的凌云壮志,既能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又能使人们对这位抗金元帅铁马金戈、纵横疆场的形象得以领会。诸如: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名句。
数百年来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豪情壮志。这首乐曲,是近代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将元人萨都拉的《满江红》曲调用来配上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的爱国志士传唱此歌,均以此歌表达坚决抗日、还我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操。这一方面也说明了岳飞虽然没有在宋朝当时对曲子词留下佳作,但是他的文学作品,在后世却经久传唱。
岳飞:《满江红》作品
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在经过了姜夔、张炎李清照、苏轼、岳飞等大词人的改变创作之后,曲子词从历史的长河中来到宋代,造就了一代词曲辉煌。归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如下原因,使曲子词在宋代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时刻:
一、宋词作家人数众多,所创作出来的宋词作品也是不计其数。仅当今可以考证的宋词作家,有 1493 人,可考证的宋词作品,有 21055 首,相比唐诗而言,宋代词作家和宋词作品是唐代十倍有余。从数量上,曲子词在宋代已然达到巅峰。
二、在众多宋代词人之中, 著名的大词人比比皆是,有个人专著的词人达313人之多,如苏轼的《东坡乐府》、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柳永的《乐章集》等等,这些专业词人所创作的作品,在质量上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无疑也推动着曲子词在宋代达到巅峰。
、宋代曲子词的消逝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
曲子词在隋唐时期收到“燕乐”的影响而广泛流传,到了宋朝的发展则达到巅峰时刻,然而,宋朝之后,曲子词并没有再继续流传下来,逐渐开始消逝,实属遗憾。归结曲子词消逝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首先,是受到当时统治集团的强行禁乐。
北宋末年,由于金兵的大肆入侵,靖康之战的爆发,北宋统治集团覆灭,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后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曲子词大量的词谱丢失。且南宋初建,统治者为了报仇雪恨,下令禁乐。导致“天下不闻和乐之音者,一十有六年”由于朝廷的禁乐,勾栏瓦肆已经不再像北宋的时候,可以演唱了。
其次,南宋时期的爱国志士,都怀有一颗一血靖康之耻、收复北方国土的爱国心,此时创作出来的新词,大都以豪言壮语为主,已不再是纯粹的音乐了。如陆游的一首家喻户晓的《示儿》:
陆游的《示儿》
这首词是词人写词来抒发对祖国被侵略的悲痛之情,完全用语言来表达,而与音乐已然没有关系了。
第三,由于南宋词人对曲子词的格式要求越来越严格。
上面讲到,曲子词在民间和专业词人手下的发展,在北宋时还算比较多样化,自由化;但是到了南宋,出现了很多词的规范,如杨缵的《作词五要》、吴文英和沈义父的词法之轮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曲子词发展的多样化。
第四,受到别的音乐形式的排挤。
宋朝的音乐艺术是十分丰富多彩的,简单来分,有五类不同的形式:就歌曲而言,有叫声、嘌唱、小唱、唱赚、赚等乐种;就歌舞而言,有舞旋、舞剑、舞判等节目;就说唱而言,有说话四家、鼓子词、诸宫调等重要曲种;就戏剧而言,有傀儡、影戏、杂扮、杂剧、院本、南戏等剧种。
、写在最后的话
到了南宋中后期,新生的音乐形式逐渐代替曲子词的地位,受到了当时大多数文人墨客的喜爱,也更符合百姓的审美趣味,于是曲子词逐渐变得没落。也正应验了那一句老话,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曲子词由先秦时代的萌芽,到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朝时候的巅峰,最后在南宋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一种音乐形式。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环境之下,有它独特的社会功能,一但这种音乐不能被人们接受的时候,必将走向没落。
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繁盛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音乐的转型期。曲子词这种音乐形式自隋开例以来,到宋代达到了繁荣,即使后来开始走向没落,但其对后世的传统音乐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依然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