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截至7月16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地区11省份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国家文物局和地方政府是如何开展文物抢救工作的?如何减轻文物古迹在不可抗力灾害中的损伤?今天,我们一起关注洪涝灾害中的文物保护。
国家文物局: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近年来汛期文物受损最为严重的一年。
针对洪涝灾害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日前,国家文物局已印发《关于加强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保持高度预警状态,密切关注汛情,全面排查可能面临的灾害险情,整治安全隐患,周密组织防灾减灾工作。对于受到洪水灾害威胁的文物采取遮盖、加固、支顶、围挡、排水、防渗等排险措施,防止或减少文物受损。
重庆市黔江区,洪水漫灌濯水古镇。图源:新华社
在此次洪水灾害中,长江流域省份降水量大,洪水迅猛,文物受损情况较为严重。为做好受损文物后续保护工作,搜集、保存好文物构件或者部件,组织文物修缮、修复,将文物损失降到最低,国家文物局已向文物受灾严重的四川、湖北、广西、安徽、江西、湖南、重庆等省份拨付文物应急抢险资金350万元。
接到国家文物局通知,相关省份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启动汛期安全应急机制,暂未受到洪水灾害影响的地区则以“防灾”为主。以身处长江流域、受强降水及洪涝灾害影响的南京为例,南京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加强了对文物古迹的巡查检修,并将在必要时对石刻等文物古迹进行加固,以防汛期灾害来临对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江西发出“彩虹令”:寻回文物构件
文物古迹浓缩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那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文物古迹历经沧桑,坚固程度与初建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我国古代文物建筑大多是木构架结构,采用木材、砖瓦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古代建筑选材所限使其更易在自然地质灾害中受损。
以江西婺源彩虹桥为例,这座始建于南宋、迄今屹立800余年、采用“四墩五孔五亭六廊式”结构的廊桥被誉为“中国廊桥史上的绝版”。然而,彩虹桥半船形的桥墩之上,木质桥面榫头之间仅用木钉固定。因木质结构难以保存,彩虹桥历朝历代都经历了修护和加固。7月8日,汹涌而来的洪水一度淹没至桥面以上1.5米,彩虹桥木质桥面(两廊一亭)受洪水冲下的大树直接撞击而损毁,散落的木质构件被洪水冲走。为修复彩虹桥,江西婺源紧急发出“彩虹令”,寻找彩虹桥被洪水冲走的原木构件。
工作人员搬运被洪水冲到下游的彩虹桥大梁。婺源县文物局供图
经过数日搜寻,彩虹桥三根主梁已被寻回,几十件最远被冲至下游53公里处的木质结构也被陆续寻回,遗憾的是两根主梁存在较大范围的破损断裂,可能无法用于修复。“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美景何时能得以重现,还需专家进一步测量、修复。
网友:桥坍塌的那一刻,心也跟着颤抖
始建于唐贞观年间、重建于清代的武当山五龙宫龙虎殿,江西婺源屹立800余年的南宋彩虹桥,承载着安徽屯溪数代人记忆的“老大桥”明代镇海桥……数百处文物在洪水等自然灾害中受损,不仅让专家扼腕,也让无数网友痛惜。
面对彩虹桥被洪水冲毁,江西网友说:“我是江西的,我爷爷听到说彩虹桥有一部分被冲了之后特难过,说这桥再过两百年就变成千年古桥了,然后我安慰他好久说只冲掉了一节,一定会修好的,一定要修好呀。”
镇海桥因洪水坍塌。图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此次洪灾中,安徽传承了400余年的明代镇海桥、乐成桥等多座古桥被冲毁,安徽网友也表示:“没想到家乡以这样的方式上热搜。桥坍塌的那一刻,心也跟着颤抖。400年的历史,就这样散落在岁月的长河里了……”
这些被洪水损毁的文物古迹,有些是传统技艺和艺术的生动传承,有些是地方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有些则是与当地人朝夕相处的情感记忆。
此次洪水灾害,在另一层面上也为全面保护文物古迹敲响了“警钟”,要继续完善文物防灾减灾应急机制,完善文物灾害险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研判、灾情防范、受灾处置、信息报告、灾后修缮修复等一系列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下一次面对洪水等自然灾害时,我们可以更好地为文物古迹遮风避雨、抵挡风浪。
历经沧桑,文物古迹能留存至今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事。保护好它们,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让这些“活”了千百年的文物在未来的日子里,依然能为子孙后代们讲述它们的历史故事。(综合国家文物局、中国江西网、江苏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