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法是在统一形态的文字元素中加入另类不同的图形元素或文字元素。其本质是根据文字的内容意思,用某一形象替代字体的某个部分或某一笔画,这些形象或写实或夸张。将文字的局部替换,使文字的内涵外露,在形象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替换法是汉字图形化的主要表现手法,具体方法是用图形去替换汉字中的某个部分,使替换部分成为视觉焦点,吸引受众注意。在运用替换法来制作汉字图形化要注意两个基本点:
①替换的图形要与被替换的结构有相似之处。
②形式上力求相似,在含义上找到共鸣,才是最终的目的。
笔画共用是文字图形化创意设计中广泛运用的形式。文字是一种视觉图形,它的线条有着强烈的构成性,可以从单纯的构成角度来看待笔画之间的异同,寻找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它们可以共同利用的条件。
共用法应该是自然而流畅的,以文字字形直接反映设计主题。因为汉字主要以形声方式构造的,多数都有相同的笔画。通过寻找笔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把单位元素进行缩减空间并围绕单位元素合理安置汉字的其余部分,构筑汉字整体性表达,这样可以更简洁紧凑,更具整体的表现力。
叠加法是将文字的笔画相互重叠或将字与字、字与图形相互重叠的表现方法。叠加能使图形产生三维空间感,通过叠加处理的实形和虚形,以图形的巧妙组合与表现,使单调的形象丰富起来,具有透明、纯洁、清晰的视觉效果。
通常情况下,前面的笔画叠压后面的笔画,深色的字叠压浅色的字,要注意的是重叠不能影响字的形态特征。叠加汉字的笔画是为了强化文字向图形转变的形式感,强调汉字字形中某一个笔画或是某一个结构可以突出重点强调的部分,增强了汉字的内涵,又使单调的汉字形象丰富,给人以醒目、沉稳的视觉效果。
汉字同构也是在汉字图形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其特点是稍微背离规则的图形,引起人们的注意,让受众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受,可引发受众的好奇心,使信息的传达顺畅和自然。同构法在汉字图形化应用中,具体可以分为:
①字画同构。主要利用图形与汉字相结合,二者合二为一来体现主题,在具体制作时要注意:字画同构制作出的效果应该对于汉字的辨识上不产生影响,图形的处理应当尽量简洁指向明确,选择的图形必须与含义有共通性,能使汉字在传达上既具有汉字本身含义,又具有图形识别的双重优势于一身。
②字字同构。多个汉字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形状,在制作上需先将汉字进行分解,然后在多个汉字中找到共通点进行二次创作组合,也通过从形体共通中找到含义合并的可行性,并将多个汉字的含义共通点能够突出地表达出来,使受众在看到图形后引起思考,从而引发或领会想表达的主题。
笔画完全由图形代替的文字,图形往往是词义在现实状态下的自然形,使现实生活中山水、花草、鸟虫、器物等拥有字体的笔画形象,将图画或图形融入到文字笔画中并不是要减弱文字的表现力,恰好相反这样的表现是通过具象图形与抽象文字的互相补充,构造出图形与文字兼容并蓄、彼此相容的视觉效果。
分解重构是将熟悉的文字或图形打散后,通过不同的角度审视并重新组合处理,主要目的是破坏其基本规律并寻求新的视觉效果。将文字有意识的把原来完整的形象打破进行打散、切分,根据主题的需要或设计师的思想重新进行组合后产生新的形态,这种组合形式强调视觉效果,给人以秩序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丰富的文字图形化表现语言中,肌理的现实存在和无定式的变化形式,始终是探索设计创意的源泉。利用物体的自然形态和纹理,去合理地表现突出它的图形感和形式感,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特殊效果。
将文字与某种肌理效果相结合,不仅可以赋予文字材质美感,还能将文字的图形化发挥出现实不存在的效果。添加纹样肌理,可以是用于文字外轮廓也可以是用于填充文字结构内部,产生肌理效果,也是增加文字触感的一种方式。
将文字进行装饰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可以归结三个方面:
①给汉字周围添加背景。
②对于汉字的表面添加纹理和图案。但注意不能改变汉字原貌,只是利用加减、肌理、剪贴、适形等设计手法,在汉字表面上通过结构与肌理效果的融合,来强调汉字所传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③对汉字的笔画或结构进行装饰。在制作过程中不改变原字体的整体结构,保留汉字的整体性,只是在笔画之外添加装饰性成分,或者利用线条和图案与汉字笔画相连接。
手写技法主要指用毛笔、钢笔等书写工具徒手而写,一气呵成的字体。书法字体、印章、篆刻字体和连笔字都属于手写字体,它们的特点是气韵生动、意随笔形,手写文字具有强烈的动感,风格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热情奔放、文化性较强,并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手写的文字是一种独特的视觉造型语言,手写法作为文字图形化的表现手法之一,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书法,书法的用笔追求流畅贯注、苍劲有力、底蕴厚重。
① 官方头条号:设计智造 顶级创意设计师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