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陶器篇-6#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2020年重头戏“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进行中……(图:伊朗彩陶碗,伊朗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伊朗彩绘陶壶,公元前850—前550年;伊朗国家博物馆藏)
前面文章中,我们聊了陶器的起源、制作、颜色以及器型等有关问题:原始先人因为受到“被火烧过的泥土变得坚硬且有型”的启发而发明了陶器;进而又在实践中摸索出烧制陶器以粘土为最佳;发明了横穴窑与竖穴窑,通过控制窑炉的“气氛”从而使陶器呈现出不同颜色;通过“泥条盘筑法”、“轮制成型法”等方法制作出了不同器型的陶器。
今天,咱们来扒一扒陶器的纹饰——陶器上那些精彩的花纹是怎么做出来的?
(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陶罐,韩国南北国时代,韩国国家博物馆藏)
陶器装饰
陶器表面(器表)的装饰主要分为两大类:1.器表加工;2.器表装饰。
分别来说。
1.器表加工:对陶器表面进行处理,使之变得更加美观。比如:
a.表面磨光,用骨、竹或石片等对陶坯表面沿同一方向进行打磨,使其中的粘土颗粒顺着一个方向排列。此举不仅增加了美观,也增加了陶坯的致密度,减少了渗水率。
(单耳陶杯,公元前2000—前1650年;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b.涂刷陶衣,把碾磨的极细的陶土用水调和成泥浆状,然后涂在陶坯上,使器物的表面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即为陶衣,也称“化妆土”等。
陶衣的颜色有白、红和灰等。在涂了陶衣的陶坯上绘画并将陶坯送入窑炉中焙烧,陶器上便留下了不易退色的纹饰,形成彩绘或彩陶(上图)。
(彩陶盆,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彩绘陶器遗存,这些彩陶的制作时间虽先后不一,纹饰图案风格各异,但各地陶器纹饰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历程却是大体相同的。
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彩绘陶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中。仰韶文化陶器胎体细腻,表面磨制光滑,部分陶器表面施有陶衣,并有用黑、白、红等颜色彩绘的纹饰(上图)。
(彩陶碗,公元前5000—前300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为陶坯施加陶衣可采用涂刷或浸泡的方式,以达到涂层均匀、平滑的效果。特别要说明的是,陶绘并不一定只能在施有陶衣的陶器上进行,也可以直接画在成品陶器上。两者相比,经过陶衣覆盖后再绘制图画并烧制出来的彩陶,其画面色彩要比直接画在成品陶器上更加鲜艳生动,且颜色不易脱落。
(彩绘陶罐,公元前2600—前1800年,巴基斯坦考古与博物馆部藏)
2.器表装饰
a.在陶器表面绘画。在烧成后的陶器上直接绘画形成纹饰。此法虽简单易做,但因颜料仅附着于器物表面,故而容易脱落。(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深钵,公元前3000—前2000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b.使用带有印纹的工具在器物表面拍印或滚印花纹(详见“陶器篇-3:古人用这种方法在陶器上印花,我服了”)。这一类陶器纹饰中,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绳印纹陶器堪称佼佼者。
c.绘画与浮雕相结合。在陶器表面雕刻浮雕并结合绘画共同形成纹饰图样。上图:人形彩陶壶,约公元前3200—前200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玛雅文明陶罐,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藏)
d.其它形式的纹饰,如剔刻文,以竹、骨等工具在陶器上剔刻出各种花纹;镂雕纹,以镂刻为纹饰,多见于器座、器炳等部位……以及其它纹饰形式,限于篇幅,不一一概述。
(黑绘,公元前6世纪;希腊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总结:古人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颖的智慧,将一堆毫无美感的泥巴变成了古趣盎然的陶艺品,这其中绝离不开纹样的锦上添花作用。尽管各类纹样形式精彩纷呈,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彩陶最为突出,各博物馆展陈(收藏)量最大的陶器也多为这一类。以辰馆之见,古代中国、古波斯与古希腊彩陶当为精彩中的精彩,且中国此类陶器的收藏量可喜。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快传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