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年前的南极娃娃鱼比汽车还要大!
提起两栖动物,你一定会想到水族商店里萌呆的“六角恐龙”。这些生活在水中滑溜溜的小家伙似乎天生是弱者,但是在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期,它们生活在南极的亲戚却有汽车那么大,是水陆之间的另类霸王。
名字叫“寒冷”
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交界处的澳大利亚是一座位于海洋中的大陆,这里的地下保留着远古生命的记忆——化石。在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维多利亚州有一片名为旺萨吉组(Wonthaggi Formation)的地层,该地层出产的化石代表了距今1.2至1.1亿年前早白垩世晚期澳大利亚的古生物世界。
1978年,人们在旺萨吉组地层中发现了一块下颌骨的化石,之后又发现了更多的化石。从化石的外形上看,古生物学家沃伦等人判断化石属于一种大型的两栖动物,并在1997年将其命名为科尔鳄(Koolasuchus)。科尔鳄的属名是献给古生物学家莱斯利·科尔(Lesley Kool),属名一语双关,“Kool”与单词“Cool”的发音相近,代表当时澳大利亚的气候比现在寒冷。科尔鳄的模式种名为克氏科尔鳄(Koolasuchus cleelandi),种名“cleelandi”则是献给地质学家麦克·克利夫兰(Mike Cleeland)。
尽管中文学名被翻译成科尔鳄,但它却是不可不扣的两栖动物,与鳄类没有半毛钱关系。科尔鳄的中文不止一个,除了科尔鳄还有酷拉鳄、酷拉龙、酷拉鳄螈等,个人觉得酷拉鳄螈比较贴切,毕竟螈才是两栖动物的代称。
汽车大小的两栖动物
科尔鳄是个大家伙,其体长可达5米,和一辆宝马7系轿车一样长。科尔鳄的身高只有0.6米,体重约500千克,相比体长并不是很重。科尔鳄的脑袋又扁又大,呈半圆形,整个脑袋长0.65米,宽0.5米,一双圆溜溜的小黑眼睛位于脑袋顶上。别看科尔鳄的脑袋扁,它却长有一张大嘴,嘴中长满了针一样的尖牙齿。
在科尔鳄的大脑袋后面是突然变细的身体,再往后是鳍状的尾巴,如此突兀的脑袋会让人误认为它是个畸形生物,比如大头儿子。在科尔鳄身体两侧长有同样细长的四肢,这样的四肢无法支撑其身体在陆地上快速行走。科尔鳄的身上没有鳞片也没有毛发,它的皮肤上有一层粘液,这是两栖动物共有的特征。
仅从外形上看,科尔鳄如同一只放大版的娃娃鱼,不过它要比娃娃鱼凶猛得多!
生活在白垩纪的南极
很多人会好奇,科尔鳄发现于澳大利亚,那为什么说是生活在南极呢?这应该从1亿年前的地球说起,当时大陆的位置与今天不同,澳洲大陆向南与南极洲大陆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位于南极圈之内。
尽管澳洲大陆位于南极,但是白垩纪的南极与今天那片位于地球最南端的酷寒之地截然不同。白垩纪时期的南极地区覆盖着大片的极地森林,比今天要温暖湿润很多。就拿发现科尔鳄的旺萨吉组地层来说,该地层发现了闪电兽龙(Fulgurotherium)、快达龙(Qantassaurus)和巧合角龙(Serendipaceratops)这样的小型植食性恐龙。
虽然白垩纪的南极比今天要惬意,但是当冬季到来时依然会出现极夜,黑暗将会笼罩大地数月,气温也会下降到零度以下。当雪花飘落时,生活在南极的恐龙会尽量少活动降低能量的消耗,大块头的科尔鳄则会找个地方冬眠,等待明年春天的到来。
极地的淡水恶魔
科尔鳄生活在水陆之间,它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水里,比如河流和湖泊之中。对于科尔鳄来说,水里的小鱼小虾已经无法满足它的大胃口,它于是将目光转向陆地。
科尔鳄是伏击的高手,它会潜伏在浅水区,脑袋顶上的眼睛窥探着周围。当小型恐龙和其他动物来到水边喝水的时候,科尔鳄会突然从水下冲出来,如同钉板一样的双颌死死咬住对方,然后将猎物拖到水下慢慢享用。
在白垩纪时期的南极,如果你要到河边取水一定要小心,说不定水面之下就有一只汽车大小的两栖怪兽正在盯着你!
PS:科尔鳄属于两栖类,但是在具体的分类上属于两栖类下的迷齿亚纲,而今天的两栖动物都属于滑体亚纲,在分类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称它们是“蝾螈”并不准确。
参考资料:
1.''Life in the Shadows, Non-reptilian life in Mesozoic Australia''. geocitie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08-02-20. Retrieved 2008-08-09.
2.Martin, A.J. (2009). ''Dinosaur burrows in the Otway Group (Albian) of Victoria,Australia, and their relation to Cretaceous polar environments'' (PDF). Cretaceous Research. 30 (2009): 1223–1237. doi:10.1016/j.cretres.2009.06.003.
3.Steyer, J.S.; Damiani, R. (2005). ''A giant brachyopoid temnospondyl from the Upper Triassic or Lower Jurassic of Lesotho''. Bulletin de la Societe Geologique de France. 176 (3): 243–248. doi:10.2113/176.3.243.
图片 / 网络(侵删)
文字 / 古生物探索(江泓)
排版 / 古生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