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敏:网络媒体要沉下去、融进去、走出去

王慧敏:网络媒体要沉下去、融进去、走出去

  9月27日,由中央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委、新华通讯社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上海开幕。图为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编辑部总编辑王慧敏做主题演讲。新华网 陈杰 摄

   9月27日,由中央网信办、上海市委网信委、新华通讯社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上海开幕。来自政府、学界、业界的嘉宾将围绕“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网络媒体的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编辑部总编辑王慧敏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金秋的上海,满城桂花香。刚才几位领导的致辞,也都带着馥郁的馨香。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媒体传播方式几经变革,主体多元分散、渠道多样智能、传播多径迅捷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这是一个“危”与“机”并存的时代:顺势而为,就能挺立于时代的潮头;错失良机,只能沦为业界的看客。

   借这个机会,我就“网络媒体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和使命”,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保持“沉下去”的定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阅读越来越便捷,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有人形容“量大管饱”。不过,也有受众认为,网上真正值得“咂摸”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究其原因:一是追求“闹点”而忘了“重点”。不少媒体为吸引受众,恣意随“闹点”起舞。不过,“闹”过之后,又给受众留下了什么?作为媒体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在“三贴近”的契合点上做文章,才是重点。

   二是追求“流量”而忘了“质量”。在传播分众化和媒介细分化的今天,网络媒体追求点击量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因此成为新闻快餐的“拼接手”和“标题党”。失去了质量的新闻作品,不是易碎品又能是什么!

   三是追求“速度”而忘了“深度”。时效性固然重要,但片面追求速度,带来的必然是“雨过地皮湿”。要写出“内行不觉浅、外行不觉深”的新闻,唯有脚上沾满泥土。

   内容是王道——这是新闻行里颠扑不灭的真理!无论什么样的传播形式,离开了吸引受众的传播内容,都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为博取眼球而失真失向,笔头必然失准失范,带给受众的只能是失信失望。

   要想赢得读者,就必须在打造“信”字上下功夫,以精对新、以深对浅、以准对快、以稳对变。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做到了“精”“深”“准”“稳”,媒体的信誉自然会来。

   第二,要提升“融进去”的功力。互联网发展至今,网络空间,不独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也是国家凝聚共识的空间。打造新型传播平台,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是网络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发力?

   一是用主流价值驾驭先进技术。如今,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在“算法时代”,不少平台片面迎合受众喜好,过于注重受众想看什么,而不注重社会导向功能,久而久之,受众身上的“正能量”就难免褪色、掉色。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切记:传媒的技术形态可以变,而引导人、教育人的职责不能变。

   二是用更好的服务凝聚受众。“人找信息”的时代已成过去,“信息找人”的时代已经到来。媒体功能已经不只是提供信息,而是成为一个集信息传播、社交网络、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服务平台”。只有用服务“黏”住用户,才能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一方面,人民日报做了一些探索:正是因为牢牢把握“服务受众”这个理念,人民日报微博粉丝数突破1.2亿,连续7年保持全行业第一;人民日报微信公号综合影响力在所有微信公号中稳居第一。

   第三,要夯实“走出去”的实力。中国已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世界,都在聚焦中国。以网为媒,联接中外,成为网络媒体在新形势下的一大任务。眼下的中国,并不缺乏搭建国际化网络平台的技术和能力,但是,在真正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深刻把握外宣规律,切实提升国际传播竞争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书记提出的“扩大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内容覆盖面”,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女士们,先生们,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失去热情,终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推动媒体融合,就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唯有为时代聚人心、为社会存正气、为人间弘美德、为民族展形象,才能不负人民,不负重托!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33 字。

转载请注明: 王慧敏:网络媒体要沉下去、融进去、走出去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