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云市场无疑是巨头博弈的棋局。
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这类企业在公有云市场占据着领先位置,而且背后有庞大的集团体系作支撑。
那么,其他云厂商究竟处于何种位置?
一是技术标签更重、技术平台型的公司。它们开始密集寻找落地场景,来回应“你的技术这么强,都能做什么“,来讲好产业落地的故事。最典型的案例是,百度。
另一种则是,具备成熟的应用场景与庞大的价值产业链的公司。希望借助技术的整合布局来寻找更高锚点,在产业生长中,补齐自家技术的短板,再对外输出为政企客户服务。最典型的案例是,京东。
当下的产业格局,让这两类基因不同的公司,站上同一赛道,各凭本事,从技术、产业两端向中间进发。
今年3月,京东云与AI事业部正式将原京东云、京东人工智能、京东物联三个品牌统一为“京东智联云”品牌。新事业部的技术服务与零售、物流、数字科技一起构成了京东四大核心业务版图。
作为一个新部门、新品牌,这一次618,京东智联云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大考。
一
内部大考
2019年,我在《春晚红包宕机史,也是半部中国互联网技术进步史》一文中针对百度云提到:
春晚,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哥德巴赫猜想”,绝对是一家企业组织能力、技术能力的练兵场。
2020年,我在《走出舒适区,都得熬个春晚工程》中针对快手曾提到:
每一个越过春晚考验的企业或产品,都会在接下来的1-2年内实现质变。因为无论技术架构、组织架构,都会在春晚磨砺下得到成长。
百度“春晚战事”之后,百度云的基础技术架构和实力得到了印证。百度迅速嗅到产业智能化的前哨,开始贴云 AI的标签,云开始升级为“智能云”。后来在内部发展和外部竞争的环境下百度AI体系大一统,原AIG、TG、ACG整体整合为“百度人工智能体系”。
快手的“春晚战事”之后,快手借春晚项目完成了技术改造和积累。如基础架构升级,服务器等基础资源的储备。在春晚的洗礼之下,快手也形成了面向未来的技术架构。今年6月,快手更是投资百亿自建首个超大数据中心:体量仅次于腾讯、阿里。
对京东智联云来说,这一次618也有类似的意义。
1、更名“京东智联云”后的首次秀肌肉,于内外均有着不能输的 “战略意义”;
技术架构的调整,往往会让组织协同更有活力、战斗力。
在京东内部,启用新Logo往往是业务单元地位升级的一个信号,2018年11月,京东金融升级为京东数科时,便是如此。因此,品牌架构调整之后的“实战”表现自然会被内外部瞩目。
新组织一方面需要用来佐证高层战略布局的正确性,京东战略向“技术全面倾斜”,京东智能云有希望成为京东的“第四极”。
时间轴拉到更长,2007年,京东决定自建物流,其实内部反对的声音很大,认为选择自营模式本就走上了一条利润薄如纸的艰辛道路,再自建物流干脆就是送死。
但刘强东为代表的管理层认为,把这些最重、最难做的事情做了,京东才能建立领先业界的用户体验。以史为鉴,反观京东智联云这一新落子,能否盘活京东整盘棋,将决定着京东未来十年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是“新兴组织”在集团内部站稳脚跟,攫取话语权、地位尊崇以及资源支撑的路径。
企业内部很现实,新业务要么在声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么需要证明自身盈利能力,要么需要在重大关键时间节点证明自身的支撑作用——这次618无疑重大时间节点。
你去看腾讯、华为、百度等企业在云这个关键业务的内部布局整合中,都能看到管理层的决心和态度,但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同级业务部门的竞争压力。
技术作为当下的京东正在审慎对待的重要战略,“京东智联云”是对外输出技术能力、服务的统一标识,京东智能云对内其实也面临大考。
2、由“各自为营”到“统一作战”的组织内部协同考验;
除了内部压力之外,便是组织协同的问题。企业内部业务线和业务线之间的关系是充满了“竞合”,除了良性的竞争之外,则是组织协同。
所有大型平台类公司都面临着组织协同的难题。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一篇名为《技术京东》的报道中提到:
曾经京东的技术体系内、技术与业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壁垒。过去明显能感觉到的是,京东不同的技术部门虽然在同一处“安营扎寨”,但往往自我生长,面对客户时也更偏向独立行事。
整合后的京东智联云,仅3个月的时间,首先,AI、云、物联网这三者之间能否破除内部组织上的壁垒,从而形成真正的“一股绳”、“技术一盘棋”。
它们三者整体对集团,又能否做好与集团各个业务线之间话语权的争夺,这当然非常重要。重大项目中的决策分配,往往在日后平常项目中一以贯之,形成传统。
3、新基建下激活京东核心赛道,需要用云证明自己;
新基建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这个话题被热炒当然有各个企业向上管理的因素,但同样也是中国ICT、互联网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引发了对技术升级、技术输出的渴求。
新基建的“新”,一定体现在新技术、新业态,技术的重要等级再被提升。要在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激活千行万业的生产力新增长。
何为基建?大多关乎整个社会层面的规划、治理,是个“宏大叙事”的话题,各家企业都在迅速找准站位、贴标签,向G端讲故事、表决心。
在零售、物流、金融、供应链等领域多年深耕的京东,非常需要强化技术烙印,从而借助较强的场景理解能力,率先激活自家核心赛道,再对外输出技术与服务,此一役也关乎到京东在新基建中的卡位。
从这次618的表现来看,京东智联云扛住了。
核心业务全面上云,京东智联云超高弹性支撑海量并发,访问峰值QPS较去年618同比提升195.74%,在全球共筹备了1000 的CDN节点,覆盖了100多个国家,CDN总带宽同比增长113%,均为历史新高。
此外,京东智联云的AI技术为客户创造多元购物体验,NeuHub京东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累计调用量达701亿次,大促客服咨询中有9成以上咨询量,都是由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京东在线智能客服接待,其累计咨询服务量超过3.8亿次。
这样爆发式地在实际落地应用场景中的数据,是非常可观且难得的。这证明技术与产业的契合,技术在应用中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而这当中的耦合、嫁接必定不是轻松的。
但挺过来,积累了经验,便可由此拿到产业智能化的一张入场券,而历炼之后的技术版图也全面铺开。
二
外部大考
京东智联云承载着两个战场的“作战任务”。
从云、AI等技术战场来看,京东智联云起步稍晚,去看云的体量、客户,AI的技术、生态等,京东智联云在追赶状态,它面临着与BATH实打实的技术较量,显然要补齐的不少。618实战中,从技术维度是过关了。
那么在京东自家零售电商主战场呢?京东智联云的诞生绝不单纯只是一个技术支撑板块。向内看是京东零售体系发展的必然需求,向外看是和阿里、拼多多竞争的结果。
阿里和拼多多之间在电商战场的博弈使得京东看起来似乎不像过去那么耀眼。
但是要知道,京东的基本盘始终都在。尤其是在今年中概股纷纷遭受重挫之时,你可以发现,京东的市值却一直在悄然增长。
尤其是翻阅京东财报会发现,京东无论是线上零售还是物流业务都得到了较大增长。在京东上下摆脱颓势的情况下,智联云则是扔下的一个“新变量”,是拉动京东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你要知道,今年外部环境多变幻的618尤为特殊。
1、今年618庞大的用户交易额是社会零售基础设施完善的具体体现,直播带货、物流系统这些服务零售的技术体系都需要云作为支撑。
天猫、淘宝背后有着市场份额全球第三、国内第一阿里云的支撑,撑住了双11这样的“大场面”。拼多多的市值近来多次超千亿美金,下沉市场明显带动了中高端消费群体,背后是国内第二的腾讯云支撑。
京东的智联云重要性不言而喻,再加上近日与快手合作,明星直播带货、物流系统不断完善,对云的需求非常之大,绝对的为主战场保驾护航。
2、它是疫情后的第一次消费大潮,半年来被压抑的社会心理以及当下疲软的社会消费需要得到释放。高达2692亿元GMV恰恰是这一大环境的体现。
618的成绩单证明了,这一主战场也同样取得胜利。但对于这种不可控的外部环境,筹备中的预案就更需要做的全备。没有人会预测到,最终爆发出来的消费力究竟怎样。春晚尚且有历年数据的参考,618这次却是摸着石头过河。
3、这是京东摆脱颓势以来在自家主场和阿里、拼多多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交锋直接影响京东智联云未来在政企合作伙伴,生态合作伙伴心目中的地位。
京东智联云诞生的两个核心逻辑,除了集团自身向“新基建”靠拢,达成主战场胜利。更有对外输出技术和服务,做政府、企业等客户的数字化、云化、智能化的目标。拿下618,则成为聚合合作伙伴最强背书。
4、这是京东回港上市以来的第一次练兵,京东智联云其实在京东这个大体系下,未来可以起到市值管理的作用,有驱动公司上下信心的价值,更有给投资人讲述京东新故事的作用。
京东2019年四季度、2020年一季度财报,都比较漂亮,京东内部员工也异常兴奋喊着“京东回来了”。在618中再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必定巩固内部上下信心、提振士气。
同时,京东智联云投入新基建,投入技术,也给京东带来了一个巨大想象空间的未来。京东的价值正在被资本市场重估。
三
重构新可能
直到2019年11月,京东给自己的定位,还是“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服务公司”。
不过,时针转至2020年,这一定位中的关键词“零售”,已悄然转变为“供应链”。
京东经过十年发展之后,表现出来了下个阶段的张力,也为中国零售业突破困阻打开了新的空间,而这个空间的边界,将是中国实体经济的破茧重生。
融合了大量AI技术储备、基础AI平台与智能供应链平台建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体系的整合,让京东智联云打造了完善的产业服务能力。
你可以看到,京东的新故事已经在开讲了。
横向去看京东最像的美国故事亚马逊会发现,亚马逊通过云计算这个飞轮驱动了当下的发展。对亚马逊而言,AWS已然成为了“第三曲线”,而且是一条非常成熟、年轻,具有想象空间的第三曲线。
坦率说,京东智联云现在对京东而言,在财务上很难看到具体的体现。但是云毕竟是未来。京东智联云和亚马逊AWS的故事肯定不一样,至于未来会怎么讲,当然还有待观察。
但不妨可以想象,京东智联云正式于2020年3月5日开始启用,技术整合是比较显然的一条逻辑线。而时间节点也非常关键,疫情爆发之后。要知道京东在智能战“疫“中的表现颇为突出。
客观上讲,疫情的确加速了产业智能化的步伐。C端消费经济虽然依旧热闹,但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有人喊“得To B者得天下”了。今年疫情之后,G端也成为各家布局的一个重要指向。
京东智联云的诞生,背后另一条逻辑暗线,或是对技术战“疫”的深度思考与对未来的高度布局,面向产业智能化的浪潮。京东的决策、对市场的洞察,其实跟上了步伐。
过去的零售、物流业务作为京东的根基在这一次618得到了成功检验。
这一次618之后,高盛发表报告表示,授予京东集团-SW“买入”评级,未来12个月目标价273港元。此基于综合方式作估值,并对京东零售业务按预期明后两年税后净营业利润市盈率22倍作估值。
理由是,京东公司的零售规模优势,以及通过广告及物流边际利润改善来推动利润增长的路径清晰。
我们不能说这个评级和京东智联云有着直接联系,不过京东智联云在这次618之后,将要和京东集团共同重构新的可能性。
————END————
前南都、中国经营报记者,关心技术、文化与人
钛媒体2015、2016、2018、2019年度作者
新浪创事记2018年度十大作者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