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否认“监听”

近日,微信官方辟谣平台“谣言过滤器”发文澄清对微信监听用户聊天记录的质疑,并强调绝对不会通过监听、监视用户聊天来推送广告。

隐私护卫队发现,近年来互联网大厂遭遇类似“监测监听用户用于广告推送”的质疑不绝于耳。为更好地解决用户的担心和质疑,在否定之余,互联网企业应同时增加个性化广告机制的透明度。

辟谣文章中的配图显示,有短视频声称微信正在监听用户的聊天记录,并传授“关闭微信监听的诀窍”。查看相关视频后,隐私护卫队发现视频内容实际上是指导用户如何关闭微信个性化广告。

对此,微信文章解释说,微信上的广告投放是基于用户的合法授权和腾讯的数据技术支持诞生的,可以保护用户隐私的安全。广告投放标签是针对用户群体而非单个用户,且所有的广告投放都经过加密处理。

腾讯微信团队还表示:“聊天内容属于用户的通信秘密和个人隐私,微信不会监测用户的聊天记录,腾讯更不会通过监测用户聊天记录来推送广告。”

据了解,个性化广告是互联网广告的常见模式,即平台对用户的浏览偏好、使用记录等进行收集和标记,形成用户画像,并据此进行广告投放。

相关专家曾对隐私护卫队表示,为了合法合规、避免用户画像与真实个人对应,所有的标签都会被打到一个手机设备ID上,而非手机号或身份证号等能够识别真人的ID.并且,具有相同标签的用户会被划分到同一类别中。投放广告时,互联网企业则会根据手机设备ID把广告投放给特定的目标人群,而非具体的个人。

但值得注意的,在形成用户画像的过程中,用户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的哪些行为被提取标签,也无法控制这些标签。

隐私护卫队发现,这并非微信第一次就“监测用户聊天记录”的质疑作出澄清,比如早在2019年3月微信就曾回应过相应质疑。并且, 近年来互联网大厂遭遇的类似“监测监听用户用于广告推送”的质疑不绝于耳。每当质疑出现时,大厂都会回复称“不存在”、“纯属误解,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没有这样的产品设置也不存在技术条件”。

然而,对于用户刚聊到旅游就推送机票广告,刚说想喝奶茶就出现商品推荐等精准推送带来的隐私焦虑,上述答案或许并不能真正解答用户的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初,谷歌因存在个性化广告“缺乏透明度,信息提供不充分,且未获得用户的有效同意”的情况,法国数据保护监管机构CNIL对其处以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款。有分析指出,CNIL认为谷歌的个性化广告,应当以更加清晰以及可理解的方式,让用户了解谷歌处理的数据类型、数量以及所产生的后果。

这起判罚应当引起国内互联网企业的重视——过于精准的广告推送,未必是好事。当企业使用先进的大数据和算法技术,试图更“懂”你时,有必要考虑这样的精准服务是否会超出用户的正当期待,是否会让用户感到不舒服和被打扰。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个人信息控制者在向用户提供业务功能的过程中使用个性化展示的,宜建立用户对个性化展示所依赖的个人信息(如标签、画像维度等)的自主控制机制,保障用户调控个性化展示相关性程度的能力。

隐私护卫队认为,为更好地解决用户的担心和质疑,互联网企业应在进行精准推送时,增加算法的透明度并赋予用户控制标签的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92 字。

转载请注明: 微信否认“监听”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