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房美食菜谱创始人王旭升:美食生活,不负人生不负胃

下厨房美食菜谱创始人王旭升:美食生活,不负人生不负胃

作者/张樱赢 编辑/ 冯寅杰(本文原载于《创业人》杂志 原标题《下厨房:美食生活“杂志”的节奏——专访北京瑞荻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旭升》)

“创业是长跑式的旅行,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王旭升如是总结。

“如果末日不会来临,人类是不会停止下厨房的。”——王旭升的回答很有爱。王旭升在设计圈内为人所熟知,而下厨房,也小有名气。从豆瓣出来,作为第一代最早批的设计人员变身成为创业人以后,依然带着点那些文艺气息,对于自己认定的事业,兴奋和喜爱之色溢于言表。

下厨房美食菜谱创始人王旭升:美食生活,不负人生不负胃

50%以上的市场

“菜谱和豆瓣的书影音都属于垂直信息领域。”抱着让同行看看“什么是设计”的心态在做产品的王旭升说“在豆瓣的工作经历让我对信息架构有新的认识”。而“菜谱分享”这片市场目前的人群数量就足够可观:10年前多数下厨房的妈妈们不上网;5年前下厨房的妈妈们开始上网,但基本没有“线上交流”的习惯,多数是当成“字典”查询;现在的妈妈们既会上网,还会聊天,晒图,下厨房是她们生活很大的一部分;5年后的多数妈妈们,应该都是拿着手机学习、交流厨艺……

简单来说,总的下厨的人群与人口比例是相对固定的,变化的只是“互联网程度”的问题。

“目前下厨房有60多万的注册用户,以及近400万的手机安装量。刚刚过去的暑假,看到一些学生MM们兴奋地在厨房里面发布自己的作品,我就知道下厨房是面向未来的,占据50%以上的市场,很有信心。”王旭升说。

因为用户知道下厨房主要渠道是口碑传播,所以相对来说目前的用户是偏年轻一些,她们比较愿意参与互动、社交,而不仅仅只是查询与浏览菜谱。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一个美食菜谱网站第一点当然还是要内容本身吸引人。与其他网站的不同在于,下厨房的这些内容都是通过用户口口相传得来,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进行挖掘出来受人欢迎的那些内容。

下厨房美食菜谱创始人王旭升:美食生活,不负人生不负胃

经历“终极问题”

2011年,在豆瓣工作了30个月的王旭升决定出来创业。“豆瓣的经历让我对设计的理解变得更宽阔,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漂亮与美观上,设计是面向问题,解决问题的。与豆瓣不同之处应该是所处的阶段不一样,豆瓣面临的需求更为复杂,下厨房相对来说要纯粹一些。在设计上,反而自己不是特别满意,因为工作和创业不一样,工作里可以专注地精雕细琢,但创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平衡关系。”

“职业人所面对的问题总是有“出口的”,但创业者面对的基本都是这些‘出口’流出来的‘终极问题’。”

下厨房目前的团队不大,就10来个人,并且多数是对这个业务是热爱的,家庭气氛还是比较浓的,在各方面都是比较平等的文化。

“用户经常会给我们各种改进的反馈。我们每周都要更新一下项目表,其中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相比与改进,我们还期望在这个领域有更多创新的尝试,因为有很多想法是需要数据积累与沉淀的。”

下厨房美食菜谱创始人王旭升:美食生活,不负人生不负胃

并非迅速扩张

下厨房目前处于用户迅速增长的阶段,现在主要用产品创新来得到更多的用户认可。在这个过程中,下厨房也在和一些品牌接洽,也在慢慢收集商务的需求,进而找到一些盈利的点。“这在国外已经有很成熟的模式,在国内,需要结合一些具体的商业环境做调整。因为国外的菜谱类应用大部分收入来自向用户收费,但在中国市场,这个还并不现实。”王旭升对下厨房未来的商业规划是朝横向或者纵向的电子商务类型发展,“长远来说,我们期望做与众不同、能给大家带来幸福感的产品。近期来说,主要是一边调整产品,一边需要让更多目标用户知道下厨房。”

下厨房已有天使投资,“但不是那种迅速扩张的项目”,融资的目的是期望把这件事做立体一些,让下厨房这个品牌变得完整,尤其在移动互联网上,用户需求以及交互方式,相比PC互联网来说都有差别,下厨房又是一个情景感很强的产品,比如在超市里,地铁里,厨房里……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实施的过程需要耐心。

“创业是长跑式的旅行,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王旭升说。

⊙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

【来源:iNews新知科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19 字。

转载请注明: 下厨房美食菜谱创始人王旭升:美食生活,不负人生不负胃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