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是当代全球,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拥有全面且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现代工业实力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家实力,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经济质量上来看,我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级别的准超级大国,而这一切的背后,少不了大国工匠的努力,这其中就包含徐工集团、柳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工,上海振华以及中国中车集团等,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存在,才撑起了当下中国制造的脊梁,而这些企业也是国之重器的孕育地,今天,我们来看下中国现代工业实力。
徐工集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试点改革经营的重工业集团,成立于1989年,作为国企通有的固疾,徐工集团在改革前也是负债累累,因此这家企业在2006年还差点“贱卖”给美国凯雷集团,不过还好最后还是留了下来,才有今天中国的大徐工集团。
作为起重设备生产起家的徐工集团,在汽车及改装车、建筑施工机械、矿山机械、环卫机械、动力机械、港口专用机械等工程机械设备生产实力上看,是我国国内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在工程机械散装件及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和试验发展上,徐工集团承担了我国每年近30?攻关任务,在2018年的履带起重机销量上来看,徐工集团销量占据40?右,稳居国内第一名,在徐工集团成立的近三十多年时间里,已然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制造的排头兵。三一重工,中国建筑之基石,机械制造之未来;
在徐工集团成立后不久,湖南的一家重工业民企三一重工集团也成立,至此国内两家机械制造龙头老大的争夺战便开始,只不过一家是历史悠久,但刚经过混合制改革的国企,另外一家是刚“出生”的民企,民企向国企主营业务进攻,注定是一场不平凡之路,也正是三一重工的成立,为我国建筑行业奠定了基石,也是中国机械制造的未来。
我国在2001年入贸谈判以后,国内工业制造市场大门打开,美国老牌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便趁虚而入,短短几年时间里,占据了国内起重机、挖掘机以及压路机的60?上的市场份额,而在售价方面也是比国外高出20?0?右,当时我国因为基建问题,每年对这方面的需求是有增无减,为了打破国外制造商垄断的局面,三一重工承担了国内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筑路机械等方面的研发攻关任务,后来三一的泵车、拖泵、挖掘机、履带起重机、旋挖钻机等主导产品,逐步将外国同类产品挤下神坛,成为中国第一品牌。
在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世界混凝土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一举改变全球行业竞争格局,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生产商,全球40?右的额混凝土都产自三一重工,都知道现代建筑少不了混凝土的供应,所以三一重工集团直接奠定了中国建筑的基石。上海振华,国家港机之未来,航母制造之大能;
上海振华,1992年由59岁花甲老人管彤贤在上海创建,当初建造振华的初衷,就是希望“振兴中华”,在中国港口机械制造方面不再受制于人,刚成立的上海振华,一没钱二没人,更别说当时国内重机械制造被美日韩等国把控,国货也往往不受国内企业待见,因为当时国货就是“劣质、落后”的代名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管彤贤提出人才、技术为导向,以价格为开口,首先保证自己生存下去,然后不断摸索研发,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通过近五年的攻关,在1998年美国发起的6次港机国际招标,振华独中五元,2000年振华又凭借全自动港机,首次“攻破”世界起重机之乡德国的大门,如今的上海振华拥有“世界港机之王”之称,占据了全球78?市场份额。
振华不仅在港机制造方面独霸一方,而且在航母生产必不可少的龙门吊上,更是全球独此一家,作为拥有全球11艘巨型航母的生产国家-美国,在航母建造生产所必须的龙门吊上,也不得不依靠上海振华公司,因为在国际龙门吊的市场上,实力最强的只有中国公司,不是不想选,而是没得选。中国中车,现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基础,“中国高铁”名片的创造者;
说起中国制造,又不得不提提现代中国的名片,中国高铁制造商“中车集团”,中车是2014年由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并而来,在全球机车生产商上来看,中国中车绝对是全球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巨头,目前占据国内90?上的市场,而国外高铁动车组生产,份额常年占据60?上。
在中车集团起来以前,我国铁路运行速度普遍在120公里/时左右,甚至有些不足100公里/时,就是典型的绿皮车,而当时国外普遍都已经达到200公里/时以上,要想经济进一步提升,区域人员的流动以及货物的运转,对铁路系统的要求就不得不大提速,当时国内的时速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在对铁路系统提速的过程中,要想发展最快的思路,无疑就是“引进来、消化、再创新”,而面对世界三大高铁生产商,日本川崎、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等,我国抛出了世界最大的高铁订单,而谁能获得中国这一未来的高铁市场,那么未来绝对能占据高铁生产巨头的位置,所以“市场换技术”,我国用最快的速度接触到了高铁的核心技术,随后不断攻关研发,这才有了后来我国今日高铁巨头的实力(篇幅太小无妨细诉,当年我国"直钩钓鱼"换高铁技术的谈判还是非常精彩的,推荐有空去看看)。
在2015年,中国中车获得巴西15列90辆“奥运地铁”,2016年又是拿下美国芝加哥846辆地铁订单,中车集团发展的背后,也是我国近20年机车制造行业崛起的缩影,要知道在2008年之前,全球高铁生产大国仍是德日两国,但到了2012年以后,我国高铁里程,无论是运营里程还是在建里程,都稳居世界第一名。
我国现在已经一改过去,大而不强的工业格局,成为了全球顶尖的工业强国之一,小到工业起重机生产,大到全球顶尖的船舶制造,我国现阶段都能生产,而且在未来我国更是提早布局“工业4.0”,全面向“中国智造”进发,要知道我国工业门类开始向高精尖方向攀爬,而这些都是西方强大国家实力的基石,这也是未来我国崛起必须爬上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