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威马尝试售卖汽车“QQ秀”,你愿意为汽车软件付费吗?

由 酒书端 发布于 科技

也许有一天,你的汽车仪表盘上可能出现王者荣耀的皮肤。

近日,威马汽车暗戳戳的推出了四款仪表盘主题皮肤,原价分别为299元和499元。

因为该项功能正处于官方公测期间,用户可以通过进店的方式获赠或支付199元的价格购买。

虽然没有高调宣传,但这是汽车企业在智能汽车商业模式上的一次探索性的尝试——通过软件进行获利。

模式创新被肯定,威马车主依然表示:不买

目前,已经有1000多位威马车主选择购买威马皮肤,这足以说明用户对这种全新体验方式的肯定。

但从车云对身边威马车主的采访来看,还是有很多人表示:并不会买。

从主题皮肤样式来看,虽然在原有仪表盘样式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但视觉上,从UI设计到主题皮肤的画面质感呈现,还是相对简单和粗糙。

对于“不买”的原因,我们简单的截取了几位车主的理由:

“设计画面感觉不值得这个价钱,299和499都太贵了,要是9.9元我可能会考虑”。

“仪表盘主题看起来很新奇,也是目前很少有车企推出的一个创新项目,但是仪表盘主题只能我自己一个人看,没有什么意义”。

总的来讲,用户不是不愿意为车上软件付费,而是更希望能够物有所值,切中用户的要害。

身为90后的车云菌,小时候也曾经偷偷用攒起来的零用钱背着父母开红钻,再配一身“时尚”的QQ秀,为的是能在同学面前表现出与众不同。长大了,为王者荣耀氪重金买皮肤,为的是能在队友面前秀技术。

虚拟产品本就不具备实际意义,用户购买的心理也很简单——好看和好玩。而无论是小时候的红钻,还是现在的游戏皮肤,价格走得也是亲民路线,基本能够做到“物有所值”。最终靠的是薄利多销。

威马要价小几百的仪表盘皮肤,大多数用户还是觉得贵。

软件付费不是伪命题

智能汽车的核心是运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多次表达这个观点。

威马汽车这次推出的仪表主题皮肤,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在智能手机的世界,很多安卓手机可以更换操作系统的主题,甚至还能换成iPhone风格的主题。

连搜狗输入法,也能通过更换皮肤主题而收获不小的收入。

如果威马汽车能推出仿特斯拉风格的车机主题,相信一定会有人入坑。一位威马车主表示:“如果能用一二百块钱的成本把我仪表盘改造成奔驰、宝马的样式,我当然愿意付费。”

所以,具体能不能卖出去,通过什么策略卖出去,这是一个运营问题。

至少威马证明了,智能化汽车可以从这个方面去思考。

是免费策略还是收费策略,是不是可以借助节日主题推广,第三方开发分成,具体能不能做得成,是运营能力的问题。

这和很多车企做车贴主题营销是一个道理。去年国庆期间,恰逢建国70周年,蔚来汽车推出了国庆车贴,120元一套,可以用积分兑换。很多用户纷纷购买。

如果换成建国70周年大庆的车机主题皮肤,相信也会有不少人买单。

同理,目前很多车厂在推出新产品时都会上线应用商店,第三方的软件开发商也越来越多。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还没有看到车厂在车机软件下载服务上商业化的办法。

目前,最成功的案例,是特斯拉和蔚来自动驾驶选装包的方案。用户可以通过购买选装包的方式,开通辅助自动驾驶的服务。

车云小结:

在车企高喊“新四化”转型的几年时间里,智能化和共享化几乎成为这个时代下智能汽车发展的标配。以往,消费者进店购车往往最重要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逐渐变成了电池、电机、电控。与此同时,车内智能化体验也被用户列为重点“考察”项目。

为了给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车企厂商们想尽办法,将重点转向车载娱乐系统带给用户的感受。例如,2020款哈弗H5把《王者荣耀》中英雄人物的声音融入到车载智能语音上,以及威马这次“偷偷”推动的仪表盘主题皮肤。

而软件付费对车企来说属于实实在在的创新模式,值得肯定。全球市场处于整体的下行当中,传统单纯的卖车之路越来越难走。上到BBA下到自主品牌,都在从智能化和共享化层面入手寻找新的出路。通过软件盈利是智能化时代下,车企自然而然能够想到的一种方式。

与传统汽车销售相比,一旦软件盈利这条路走通,首先带来的将是车企整体利润结构的改变。

当车辆真正变成一个平台,第三方软件公司可以丰富这个应用生态,用户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所爱,并为之付费。

车企只需要开放一些接口和权限,收个平台服务的钱,软件开发都可以扔给第三方来做。车企的收入来源,就不只是卖车这一项收入了。

但在目前情况下,车企对智能汽车打造的主要重心还是主要集中于三电、自动驾驶等硬件层面,对诸如仪表盘主题皮肤等轻量化的智能配置仅仅处于试水阶段。一位威马内部人士透露,推出仪表盘皮肤会是一个自下而上的项目,高层并不会将其作为主要卖点。

另一方面,车企在诸多智能化层面仍处于自娱自乐状态,用户教育还远远不够,实现规模化车内软件付费仍然道阻且长。

2020年,用户愿意为汽车上的软件付钱了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