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永生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永生距离我们似乎并不是那么遥远了。谷歌公司的首席未来学科学家雷.库兹威尔(Ray.Kurzweil)就曾经乐观地估计,到2045年人类就可以实现永生,这种说法看上去比较玄,但也说明了科学界对实现永生这一目标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不出意外的话,人类在未来应该能实现永生(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需要多长的时间),那么问题就来了,假如人类真的实现了永生,那最可能采用的方式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人类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实现永生,然后再看看最容易实现的是哪一种,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通常来讲,人类的衰老是因为身体内的细胞不断累积的损耗所致,例如人类细胞内的染色体末端存在着一种名为“端粒”的结构,它可以有效地保证染色体的完整性,然而我们的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点,当这个过程持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端粒”就不再起作用了,细胞也就不能再分裂了。
科学家发现,这种损耗并非不可修复,事实上,在人类的一些特殊的细胞中,就存在一种可以合成“端粒”的酶,它可以有效地阻止“端粒”的变短,然而在普通的细胞中却找不到这种酶,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是基因决定的,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曾经指出,所有的生物个体都是在为基因服务,而基因的终极目标却是,尽可能地让自己延续下去。很显然,永生的生命个体不利于基因的延续(个体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个体存在的时间越长,“保养成本”就越贵),因此是基因决定了人类不能永生。
所以说未来的人类要实现永生的方式之一,就是从基因的角度入手,只要洞悉了基因的秘密再加以相应的修改,未来人类就可以实现永生了。
第二种方式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对人类的身体进行“修修补补”,比如说人类可以利用纳米机器人精准清除身体内的致命因素;也可以有计划地对身体进行修复,例如定期更换人类身体里的老化或受损的细胞组织;还可以用人工制造的部件来代替人类的重要器官,例如人工心脏、人工肺等等。
简单地讲就是,哪里有问题就修哪里,实在不行就换新的,当这种方式做到了极致的时候,人类就可以永生了。
第三种方式就是人类意识的上传,人类的意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类的大脑就像是电脑的主机,而人类的意识就是运行在这台主机上的软件。因此我们只需要搞清楚大脑的工作机制,并具备对其进行完美复刻的能力,就可以将运行在大脑这台主机上的软件上传到另一台更加坚固、也更加耐用的电脑主机上。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人类的大脑里存在着上千亿个脑细胞,平均每个脑细胞都具备数百条脑神经,而每条脑神经上又有数百个突触,在这些突触上又存在上千个蛋白质……
光看这些数字就已经很离谱了,更不用说去搞懂其中的原理了,由此可见,这种方式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非常难了,事实上,这是上述的三种方式中最难实现的一种。那么其它的两种方式,哪一种更最容易实现呢?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简称HGP)正式启动,2001年,科学家们发表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到了2005年,92%的人类基因组都被测序。看上去我们的进展不错,然而得到序列与后续的科研工作的根本就不是一个难度级别,直到现在,人类全部基因组序列的正确拼接仍然遥遥无期,对此有人将其形容为“这就像在玩一个没有模版的拼图游戏,而这些拼图却有数亿片之多”。
除此之外,基因解读的难度也相当之高,每一个基因的解读都需要付出漫长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而基因解读后的应用工作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可以说,这根本就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于是我们就只剩下一个选项了,相对于其它两种方式来说,这种方式就要容易不少,事实上,人类在生物纳米技术这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果,比如说早在2010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就开始出一种由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构成的纳米蜘蛛机器人,它们的长度只有4纳米,能够自由地完成移动、转向以及停止等动作。
到了2019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又开发出一种由覆盖有薄层金和聚对二甲苯(一种抗消化的聚合物)的镁金属微球构成的纳米机器人,它们能够将药物输送到人类身体内的特定位置,同时还可以进行体外监控。
综上所述,第二种方式应该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所以假如人类真的实现了永生,那最可能采用的方式是对人类的身体进行“修修补补”。当然了,这只是一个过渡,相信在更加遥远的未来,人类迟早会实现另外的两种。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