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企业走向“网络化生存”

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在无人车间内昼夜不停地高速运转,一辆辆AGV小车忙碌而有序地穿梭于智能化立体仓库中运送原料和产品……一说工业互联网,这些经典画面一定会率先跳入脑中。但若因此就认为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来说,只能意味着车间、工厂改造,生产以及供应链管理的降本增效,那就大错特错了。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青岛宏大纺机”)就是能消除这种“误解”的一个优秀案例。

来到这家企业,你同样也会被带领参观自动化生产线、数字车间,但这些并不是重头戏。而当你来到一个装着LED大屏、看似并不起眼的中控室,则应该打起十二分精神。这是青岛宏大远程运维监控中心,也是这家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的精髓所在。当销售出去的产品接入企业自建的系统,技术人员就能通过摄像头等对设备进行远程维修,系统也能对潜在故障进行预测性维护。

纺织是历史最悠久的工业门类,为纺织企业提供清梳联合机、络筒机等纺织机械的青岛宏大纺机也是行业老兵。企业始建于1920年,是国内细分领域行业龙头,技术实力与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际最先进水平实现“并跑”。

如果说“奋力追赶”是这家企业过去百年历史的关键词,面向下一个百年,企业思考的是如何“超越引领”,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工业互联网的诞生,让这家原本已有不少想法的企业找到了实现的路径。而远程运维平台,就是青岛宏大纺机借势工业互联网的突破口。

学做“蛋白”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纺织机械行业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不过,青岛宏大纺机党委书记、总经理邵明东却“苦中有乐”——公司的远程运维平台吸引了不少客户主动来电咨询,而在过去,销售人员向客户推介,十次有七次会“遇冷”。

“绝大部分设备故障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解决,有益于疫情防控;另一方面,疫情加剧了纺织企业用工难问题,用软件尽可能降低对人员的依赖更加被重视。”邵明东对平台的功能如数家珍。

回想起5年多前启动项目时曾有的不解甚至反对,他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青岛宏大纺机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恒天集团旗下企业,主打产品自动络筒机、梳棉机、清梳联合机,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行业领先,先后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国家重点新产品奖,是山东省单项冠军企业。面对转型升级这一中国制造业共同面临的课题,企业一方面持续坚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则瞄准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利用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

业内有一个为人熟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价值创造“煎蛋模型”。蛋黄代表产品本身,蛋白则是产品配套服务。企业要创造的价值是“蛋黄 蛋白”。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企业既要升级生产制造过程,做好蛋黄,还要通过创新服务做大蛋白,获取更强的持续盈利能力。事实上,工业互联网鼻祖GE提出的“1%的威力”,背后依托的也正是这种服务。

2015年前后,青岛宏大纺机便开始学做“蛋白”,搭建行业首个以远程运维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招工难、人员流动大等问题显现,不仅需要能减少生产线上用工的智能设备,设备维修等也需要尽量减少对工程人员的经验依赖。“总有一天远程运维服务会成为刚需。”公司副总经理贾坤说。

目前,平台已上线3年,通过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智能诊断设备潜在故障,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保障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发生故障后,能帮助客户快速恢复生产。已在山东、江苏、河南、四川、新疆等多家纺织企业应用,通过预警及故障信息指导、远程协助,设备生产效率提高到90%以上,设备故障售后服务周期缩短50%左右,实现了快速解决设备故障。今年疫情不允许服务人员走出去,用户复产后又出现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疫情紧张期的一个多月时间,平台为客户自动推送故障信息及解决方案1200多次,服务人员累计远程服务30余次,足不出户保障了客户设备正常生产。

不仅产品附加值提升,平台还通过行业资讯服务板块,为纺织企业提供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大数据分析报告等增值服务。

助力研发

学做“蛋白”过程中,青岛宏大纺机也发现了一条做好“蛋黄”的“捷径”。

“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几十年后,当前国内企业产品创新越来越难。但若依靠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设备产品海量运行数据,则能为企业后续产品改进设计提供更多有力支撑。”贾坤说。

在青岛宏大纺机看来,充分用好远程运维平台,将加快技术进步,真正缩短国产机械装备技术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众所周知,当前二者之间主要差距已不是功能上的差别,而是体现在产品稳定性上。后者,也才正是体现装备企业实力的关键。产品不仅要能用,还要好用、耐用,这些都考验企业在细节改进上的功夫。

远程运维平台恰好是一件不错的“工具”。通过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企业能更快速、及时、全面地掌握来自客户端的反馈信息。“过去,设备使用者可能一个月或两个月才反馈一次信息。但现在,我们实时都能知道。产品的一切问题也都‘无所遁形’。”远程运维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已在创新端建立机制,通过积累产品各项数据指标,反馈工艺技术修正参数,建立研发优化模型。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加快产品的改进研发速度,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企业发现“盲区”。

纺织机械装备中都会安装热保护器,当热保护器感应到机器温度过高,就会报警,提示检修人员来查看问题。去年,一批新设备上市,运维平台显示一家企业的热保护器频繁报警。起初,技术人员按常规思路,认为是客户的设备使用环境出现问题。但很快,技术人员通过运维平台发现,其他客户的设备也频繁报警。于是才想到,可能是热保护器本身设计存在问题,产生错误报警。“如果没有平台,我们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现问题,客户停车停工,影响巨大。”平台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的案例虽大多数仍是对平台的浅层次应用,但趋势足以让人振奋。

建行业标准

依托远程运维平台,青岛宏大纺机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制定纺织机械行业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标准。

“纺织企业纺出来的纱线都有国际标准,而我们的设备一直没有标准,但这恰恰是企业最关注的。企业家们都想知道,同行间设备的平均寿命、平均产能是多少,每年能创造多少效益,又该如何管理。”贾坤说。

这份面向未来的“野心”其实由来已久。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纺织机械企业之一,青岛宏大纺机有技术,也有情怀。制定设备使用相关标准的想法,很早就已萌芽,但要实现并不容易。

工业互联网的到来瞬间将一切化繁为简。通过对智能运维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炼总结行业标准,引领纺织进行管理和生产创新,提升企业制造能力,完善企业管理水平。

目标实现的快慢,将取决于数据积累的速度。正如人人都已经十分熟悉的那句话——“大数据是未来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目前,青岛宏大纺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30%,将这些设备全部接入远程运维平台,是重要的第一步。

加大力度在客户中推广远程运维平台是当务之急。疫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企业也通过免费试用等方式,吸引更多用户的设备上平台。

前路漫漫,但青岛宏大纺机也信心满满。“我在退休之前可能实现不了,但公司搞平台的那些80、90后一定能看到这个目标实现。”从毕业起,已在青岛宏大纺机工作了30多年的邵明东说。(孙欣)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881 字。

转载请注明: 百年企业走向“网络化生存”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