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经营报
智能快递柜企业丰巢近日突然宣布实行会员服务,会员月卡每月5元,季卡每季12元,非会员用户可以免费保管包裹12小时,超过时限后按每12小时0.5元的标准收费,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丰巢进入了“收费时代”。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全国多地小区和用户的强烈抵制,主流媒体也提出质疑,中消协对此进行了回应,虽然丰巢迅速作出解释,拿出红包来平息社会情绪,但舆情依然在扩大,丰巢把自己推上了社会舆论的旋涡。0.5元的收费竟然能引发如此大的风波,究其原因,是因为智能快递柜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生活基础设施,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收费0.5元虽然是小事,但折射出的是基础设施治理的难题。
丰巢快递柜从免费到收费,是企业从自身经营出发做的一项决策,虽然企业的最初意图不得而知,但从快递柜的运营情况分析,不难找到背后的原因。一是提高快递柜的运行效率。对于用户而言,免费存放不会带来任何成本,延迟取件成为常态,导致整个快递柜周转率不高,收费后将迫使用户改变使用习惯,及时取件,提高使用效率。丰巢是顺丰快递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是顺丰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盘活终端设施对提高企业物流整体效能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丰巢的公开信也提到,收费实行以来,丰巢12小时内取件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获取财务收入。丰巢从2015年成立以来到2019年已经累计亏损约20亿元。今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快递业务受到较大损失,即使丰巢快递柜因无接触取货而大受欢迎,丰巢还是亏损了2.45亿元。风投“烧钱”的模式很难支撑,可以通过收费来缓解当前财务上的困难。由于丰巢的用户数量众多,据有关方面测算,只要超时用户达到36%,丰巢就能实现盈利。透过丰巢收费事件,可以看到快递行业背后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正是这种变化使得丰巢有了收费的底气。快递行业的竞争已经从“春秋战国”时代进入到两强相争的阶段,成为阿里与顺丰的对决,快递员上门、快递柜、驿站三种业态共生共存。与阿里的菜鸟驿站相比,快递柜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智能快递柜包括了速递易、丰巢、蜜罐等品牌,其中,丰巢智能快递柜已经达到17万台,覆盖超过110座城市。丰巢与中邮智递(速递易)进行股权重组后,丰巢将坐拥快递柜市场近70%的份额,利用垄断地位收费,理论上不会带来市场大的变化。
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物流、信息流都需基础设施来支撑,物流的终端主要是快递配送,客观上需要一批快递物流设施,智能快递柜的生意也就应运而生。一台快递柜要投入运行,有两个方面的成本需要考虑,其一是智能快递柜,购买费用目前在2万元到5万元之间,这属于一次性费用,目前的快递柜基本都是企业投入;其二是运行维护,包括场地费、用电、通讯、维修等,根据丰巢透漏的信息,目前主要是丰巢向小区支付。这样一来,快递柜业务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其主要的功能体现在对快递企业整个配送链条的支持上,这意味着快递柜将摊薄快递公司的整体利润,与企业的商业天性是背离的,免费服务也是不可持续的。
丰巢等智能快递柜是一门生意,但也是一项生活基础设施。商务部和国家邮政局近日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工作的通知》明确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的公共属性,提出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以商业运作的模式来提供公共服务,既要保证企业获取相应的利润,又要确保提供优质的服务,不能收取过高费用,这往往是一个两难选择,要找到平衡点需要智慧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治理的制度安排,平衡好私人资本投入与社会公众付费的关系。通过建立其公开、合理、公平的收费机制,既让企业有利可图,扩大基础设施多元化投入的渠道,又可以实现服务公众的目标,防止利用垄断地位向公众乱收费,使得公共基础设施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
新型基础设施是新产业催生出来的,一些处于新产业上的大型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上走在了政府前面,如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治理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应当明确公共基础设施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从法律层面上对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等相关权利进行界定,从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使用、维护、收费、处置等建立全方位的政策体系。二是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收费标准,应当参考公共服务收费的有关制度,对收费的标准进行合理规定,符合条件的应当召开听证会,听取各方的意见。三是公开相关信息。包括新型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运行成本、费用、支出等方面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或向有关部门报备,形成比较透明的环境,争取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四是把制度规范放在前面。事实证明,先发展再规范虽然有利于快速推进,但是事后要付出更大的成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把规范放在首位,及时总结经验,为发展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