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网约配送员邱有哈子在成都市一家餐厅取餐。 新华社记者 李梦馨摄
在今天的大街小巷,外卖小哥的身影常常穿行其中,为千家万户送去生活的便利。不久前,外卖小哥正式成为官方认定的新职业:网约配送员。这个庞大群体的职业现状如何?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网约配送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揭示了这份职业的更多特征。
根据报告,网约配送员有着职业定义,是指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等,接收、验视客户订单,根据订单需求,按照平台智能规划路线,在一定时间内将订单物品递送至指定地点的服务人员。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网约配送员的就业群体规模增长迅速,每天跑在路上的网约配送员已经达到百万级。
“‘网约配送员’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新基础设施’和新业态吸纳就业的典型代表,有力支撑了‘数字经济’时代生活服务业新旧动能转换和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报告指出。
《2019年及2020年疫情期间美团骑手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网约配送员总数达到398.7万人,同比2018年增长了23.3%。在美团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中,有25.7万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网约配送员总量的6.4%,其中,已有25.3万人实现脱贫,脱贫比例高达98.4%。
根据美团平台的调研数据,这部分从业人群呈现以下特征:
看年龄,在所有网约配送员中,20-40岁年龄段的占比超过83.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增的网约配送员中,20-30岁年龄段占比为45.3%,30-40岁年龄段占比为39.0%。
看工作时间,近六成网约配送员每天配送时间低于4小时,时间灵活是网约配送员工作的最显著特征。“就业时间灵活既是网约配送员工作吸引从业者的最重要原因,这也符合当代零工经济的特点:更多的从业者不再愿意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而是倾向选择一种更为灵活的就业模式,在生活和工作之间寻找平衡。”调查显示。
看收入,三成网约配送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五成网约配送员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职业快速兴起背后,消费和科技的支撑可谓缺一不可。
人社部报告指出,从消费市场需求看,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一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升级呈现并行发展态势,消费者的网购类型也愈加多样化,以往三日达的时效已不能满足日益多元的生活服务需求,餐饮、生鲜、药品等具有明显的即时属性,使其需要被迅速地配送到消费者手中。
同时,网约配送员也是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的产物。即时配送平台通过运用机器学习、运筹优化、调度仿真等技术,研发智能调度系统,可实时跟踪网约配送员行进的方向和当前位置,结合实时运单情况,按照系统计算出的效率最高的方式分派和优化订单。以美团为例,在高峰期,每小时要支持29亿次的路径规划算法,平均0.55毫秒规划1次路线。此外还不断研发智能电动车、智能配送餐箱、智能语音助手等。
消费和科技的力量,未来同样有望为职业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预计未来餐饮和零售线上化率将翻4-5倍,带动即时配送行业规模相应增大。”人社部报告指出,预计未来5年网约配送员的需求量约为3000万,即时配送订单规模快速增长,配送劳动力缺口仍长期存在,网约配送员市场价值将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