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观中国丨制造业“转移”东南亚?多半只为换个“马甲”

由 秋长红 发布于 科技

导读

近年来跨国企业把生产线从中国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有所加强。然而中国依靠规模经济、基础设施水平,以及先进的科技研发能力等,积累了巨大优势。东南亚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但可以和中国形成互补和协同关系,共同提升亚洲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for English version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会日益增加,加之全球化趋势、地缘政治格局和全球经贸环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审视和优化自己的供应链,评估将其生产线从中国迁至东南亚国家的优势,以期从多元化的生产基地和扩大市场范围中获益。

 

加快“转移”

 

在所有东南亚国家中,拥有近1亿人口的越南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越南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只有2.7%,但明年有望迅速反弹,GDP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5%。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事实上,低附加值制造业,特别是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以及包括索尼、松下、三星等日韩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企业,早已启动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的计划,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贸易摩擦促使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许多企业开始重塑和优化自己的供应链,以避免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威胁。

 

2019年中国对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了20亿美元,是美国发起贸易摩擦之初的两倍,而且预计还将持续增长。

 

但与此同时,中国在高附加值和尖端产品制造领域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产品的生产,特别是最终的组装过程,需要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柔性制造能力。同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在这方面优势明显。这一结论是根据我们的观察和与许多跨国企业高管的讨论得出的。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许多中国企业利用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和充足的劳动力供应,成功实现了良好的规模经济;有些甚至靠生产小众产品或提供小众服务而在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

 

难以取代

 

由于中国能够在全产业链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所以许多跨国公司只是将部分而不是全部制造业务转移到东南亚国家。这样的操作只是为了获取更廉价的劳动力和“原产国”标签,在此之后仍需将这些半成品运回中国进行最后的组装。

 

 

图片来源:新华社

普华永道和上海美国商会9月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商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200家在中国有生产活动的受访美国企业中,70.6%的企业表示不打算将生产线转移出中国;14%的受访者表示正准备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例如东南亚,墨西哥或印度;只有3.7%的受访者表示将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回美国。

 

在调查中,我们还询问受访企业在2020年重新评估和减少在华投资的原因。不出所料,31.2%的受访者表示是由于疫情的影响。疫情暴露了精益生产导致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上升,因此,人们在对供应链进行评估时,应当注重其灵活性,而不能只看性价比。

 

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业遭受打击,但中国政府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和高效决策使经济活动迅速恢复。特别要说的是,7月中国出口增长10.4%,而其他亚洲国家平均增长率仅为2.02%。这充分彰显了中国供应链的韧性。

 

 

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外,中国高度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业催生了“零库存”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总成本,缩短了商品上市时间,提高了客户整体满意度。中国高效的能源和公共事业部门为制造业提供了稳定、不间断的能源供应,从而助力增长。相比之下,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部门相对欠发达,因此整体生产效率较低,缺乏竞争优势。

 

相辅相成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重视发展“用机器来制造机器”的重工业。在中国,重工业高度发达,有能力“用机器来制造各种机器”。东南亚在过去几年工业发展迅速,但高端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却相对较低,这可能会减缓其在工业发展方面追赶中国的步伐。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因此,东南亚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取代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相反,该地区更有可能为中国提供补充支持。中国依靠其规模经济优势、工业和数字基础设施优势、重工业优势、先进的科技和研发优势,正在向以先进装配线为支撑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基地转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

 

然而,由于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出,东南亚国家将获得巨大的经济增长机会。中国将与东南亚在高、中、低端多种产品的竞争中实现互补与协同,并因产品上市时间的缩短而共同获益。

 

未来,中国和东南亚各经济体可以通过加强互动合作,形成“中国-东南亚产业集群”,打造扩容版“世界工厂”,共同提升亚洲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 本文原标题为 "Complementary enhancement"

 

 

责编 | 刘夏

编辑 | 张钊 赵函琳(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