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调侃还是吐槽,无论自我解嘲还是会意一笑,“打工人”确实反映了时代情绪。特别是网友炮制的一系列与其有关的造句和段子,更是让人解颐之余又陷入深思。
“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打工。”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据报道,“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亦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打工人”仿佛一夜爆红,让人想起十多年前网上那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也是一样“莫名其妙”地流行,被阐释,被“解构”,被四处埋“梗”。
“打工人”,为什么这么火?
有人说,“打工人”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于生活重担的调侃,是对于高压环境的不满,也是对于平凡人生的不甘,是属于成年人的一种黑色幽默。换言之,它契合了年轻人的想法,道出了年轻人的心声,让年轻人容易共鸣和共情。同时,由于它介于佛系和丧之间,又有那么一点乐观色彩,故而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图据网络
言人人殊。“打工人”梗火爆的原因,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解释,但显然,不能把“打工人”盛行简单当成一个传播学事件,也不能仅仅当成过不了多久就会降温的社会热点。它的“横空出世”,的确富有解剖价值。无论调侃还是吐槽,无论自我解嘲还是会意一笑,“打工人”确实反映了时代情绪。特别是网友炮制的一系列与其有关的造句和段子,更是让人解颐之余又陷入深思。
比如,“老天爷不会辜负你每一滴汗水,它们都会体现在你老板的账户余额里。早安,打工人!”再比如,“生活里80%的痛苦来源于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会有100%的痛苦来源于没钱,所以在打工和没钱之间,我选择打工。”还有人模仿演绎,“没进电子厂之前我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而今我在厂里上着班,零件和零件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晚安,打工人!”
无论笑也好哭也罢,甜也好苦也罢,品读这样的段子,总不免心头一动,抑或生发出苦涩的滋味。谁不是打工人呢?既然是打工,就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奋斗的意义,也会体验到“揾食”的艰辛,加班的痛苦。每个身处其中的打工人,也许都有复杂不同的况味。
关注与“打工人”有关的调侃,也要关注他们的权利生态。有网友说:“别人过节我打工,别人睡觉我打工,别人上课我打工!打工人,辛苦了。××节上班也是3倍工资吗?”
“打工人”,说白了,是有班可上的劳动者。既然是劳动者,就该享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就不能沦为口号,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也不能只是写在标语上。
此外,目前我国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拉大、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是不争事实,需要解决。
而无法回避的是,受疫情等因素冲击,当前我国就业面临严峻挑战,找工作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更难。故此,无论“六稳”还是“六保”,就业均居首位,如何造就更多的就业岗位,如何让“打工人”更有尊严,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却不能不谈。某种程度上说,有一份适合自己的较为稳定的工作是不容易的,是需要珍惜的,但是无论在哪里打工,无论打什么工,“打工人”都有权利追求自身价值。
有人说,“打工人”这一表达,在平凡中透露着追求,在屈辱中透露着坚强,虽然人在打工,却不卑不亢。这正是一种较理想的生活状态。有追求而不卑微,有挫折却很坚强,无论面对老板还是领导,都能保持不卑不亢的心态,靠双手实现出彩人生,过得有滋有味,足矣!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