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月19日报道,英国最高法院裁定,Uber必须将其司机归类为员工而非独立承包商。相关法官表示,Uber司机是有权获得最低工资、带薪假期和基本工时等劳工权利的“工作者”。
据悉,该项判决前后共花费6年时间。在此期间,Uber输掉前三轮后最终向最高法院上诉。该裁决或使Uber等乘车应用程序面临巨额赔偿费用,并可能在多个国家引发挑战,即网约车司机应归为公司员工还是独立承包者。
此次Uber司机在获得“员工”身份后,便可以享受英国政府赋予员工合法的福利保障。年满25岁以上的Uber司机可享受每小时最低8.72英镑(约等于79元人民币)的最低工资收入,每周工时不得高于48小时,并且法律上明确指出了禁止雇主对员工工资进行非法扣除,以及员工在遭遇不公平对待时工会能够及时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等一系列福利待遇。
对此,受雇佣Uber司机的律师Nigel Mackay在法庭上表示:“这项裁决通过确认Uber司机并非自雇人士,进一步承认了Uber司机为Uber成功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的工作是Uber业务的一部分。这是一项突破性的判决,不仅将影响在这个国家工作的成千上万名Uber司机,同时还将影响那些在所谓‘零工经济’中工作的员工,雇主错误地将员工归类为自雇人士,并剥夺他们的合法权益。”
据悉,这项新规定将适用于英国及威尔士地区的40000名Uber司机。 而Uber则表示将对这项裁定提出上诉。
在国内市场,与Uber功能相似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的司机也一直处于“合约关系”,而非员工关系。
据相关媒体报道,尽管在一线以及部分新一线城市,滴滴出行的司机账面收入已达万余元。但在扣除油耗、平台以及接驾费后,真正能够进入司机腰包的仅为其收入的一半。据统计,全职滴滴出行司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并且没有最低工资保障。
如今,滴滴司机作为处于“零工经济”中的群体,仍以“独立承包人”而非雇佣员工的角色在社会中从事运营活动,这种工作模式也称之为网约工众包劳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滴滴司机与滴滴出行平台之间不存在雇佣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因此,滴滴司机在工作过程中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劳动法,这也就导致其难以获得劳动法中雇主对于雇员的最低福利保障,以及雇员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难以向工会等相关机构寻求帮助的权利。
除网约车司机外,我国数以万计的外卖骑手与平台之间也非雇佣关系。2021年1月,有饿了么骑手在送餐途中猝死。饿了么告知其家属称,骑手与平台并无任何关系,出于人道主义愿意为家属提供2000元。随后,迫于舆论压力,饿了么称已着手制定提高骑手保险额度的计划,在计划制定完成之前的赔付金额上涨至60万元。
此次英国对于网约车司机身份的裁定后,是否会对我国类似性质的合约工作者生存状况改善产生积极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