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系统的“地籍档案”,国家土地在不到百年内消失了一半

古代地理学发展缓慢,所以,直到清朝,一份完整且精确的地图都是弥足珍贵的。正因如此,统计耕地、赋税,一度是统治者要面临的难题。《鱼鳞图册》的出现,缓解了宋、元、明、清四朝“统计难”的状况。

宋人将山川河流、平原田地依次排列,以绳子和参照物进行测量,分别绘制入册。在这部册子上,还附有土地的相关资料。正因为《鱼鳞图册》的问世,这种统计方式保证了封建王朝赋税的正常征收,也让土地所有者的权益受到保护。

中国古代最系统的“地籍档案”,国家土地在不到百年内消失了一半

之所以被称作“鱼鳞图册”,是因为绘制图册的人将每一块土地单独绘制,就像将土地拆分成鱼鳞一样。

《鱼鳞图册》里收录了百姓的家庭信息以及土地信息。例如:某家有多少人口,田地和土地是租来的还是自有的,每年需要上缴的赋税,是否因兵役等特殊情况享有福利待遇等等。古代的《鱼鳞图册》,相当于户口本和个人信息档案。

《鱼鳞图册》最早投入使用,是在北宋时期。当时朝廷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发明了《鱼鳞图册》,用来收录官方的土地,以此为依据,防止官用地被流民侵占引发纠纷。到了南宋时期,《鱼鳞图册》作为统计资料正式投入使用。

婺州(现浙江地区)位于中原以南,土地相对零散。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乱爆发之后,婺州土地零散的情况更加严重。婺州的地方官想到早年朝廷使用的《鱼鳞图册》十分便利,于是,便开始绘制图册,以此作为依据向民众征收赋税,处理田地纠纷。

中国古代最系统的“地籍档案”,国家土地在不到百年内消失了一半

明朝建国以后,朱元璋开始清查全国的土地。当时没有卫星,也没有计算机,所以丈量土地是一件相当繁琐的工作。但对于每个新王朝来说,这都是必经流程,马虎不得。在丈量土地的过程中,明朝的官吏顺便将土地绘制成鱼鳞册,与赋役黄册一起作为户籍、土地依据,并在上面记录了土地主人的户籍情况。

从现存的文物来看,这种图册是以“户”为单位的,上面写着每位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资产、土地情况。因为册子的封皮是用黄纸做的,所以又被叫做“黄册”。每隔十年,旧的黄册就会作废,需要录入新的黄册。这份黄册总共有一式四份,一份被送入大内、一份被送入州衙、一份被送入府衙、一份被送入县衙。

如果县衙的黄册与实际情况出现了出入,便前往府衙与另一份黄册进行对照。到了后来,国家逐渐稳定,朱元璋规定每年要按照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对土地进行审查。这一时期的鱼鳞图册,可以说是相当完备了。自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被纳入制度以后,偷税漏税的情况大幅减少。

中国古代最系统的“地籍档案”,国家土地在不到百年内消失了一半

对于一个刚刚建国的王朝来说,这两部小册子维护了国家经济发展,可谓相当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鱼鳞图册记载的内容变得更加详细,成为户籍制度的一部分。洪武十四年,朝廷下令将所有鱼鳞图册中加入平民的职业性质。

当然,当时的职业划分比较简单,种地的就是“民”,在役的就是“军”,从事手工业的就是“匠”,没有现今五花八门的职业划分。州府县任何一级的户籍官员,不得私自篡改鱼鳞图册和赋役黄册上的内容,否则一概处以极刑。

毕竟,在当时除了民籍军籍匠籍之外,还有乐籍等地位卑贱的社会阶级,为了防止阶级上的僭越,所以朝廷对鱼鳞图册的管理相当严格。这一时期的鱼鳞图册,俨然成了大明百姓的“户口本”。

每个被登记在册的老百姓,都要在固定的范围内活动(通常为以民宅为中心方圆百里的范围)。这种政策是为了防止大量流民流入其他州县,对该区域的社会治安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因为有了鱼鳞图册的存在,一些逃亡的罪犯亦无处遁形。

中国古代最系统的“地籍档案”,国家土地在不到百年内消失了一半

然而,鱼鳞图册毕竟只是一种起到辅助作用的统计工具,想要将河山社稷治理得井井有条仍离不开良政。洪武二十六年开始,由于朝廷的赋税标准逐年升高,出现了大量流民。由于流民的数量太多,以至于,地方政府根本无法制止。

从这以后,鱼鳞图册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混乱,已无法清楚地记录土地情况。到了弘治十五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土地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一半,这些消失的土地,都成了官员和地主的私有资产了。

直到万历六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扭转明王朝经济危机,决心改革赋役,最终,在全国推行了“一条鞭法”。这次改革是以丈田均赋开始,在奏请神宗批准后,明廷开展了继洪武清丈之后的第二次全国土地清丈。

凡庄田、民田、职田、荡地、牧地全部清丈。万历八年内阁对清丈工作提出八项要求,清丈工作由布政使司及府、州、县负责;严查隐占之土地和漏税之田产,追缴欠税。各县清账事宜由知县主持。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土地的重新丈量和登记造册。

中国古代最系统的“地籍档案”,国家土地在不到百年内消失了一半

全国土地恢复到7013976顷,比弘治年增加近300万顷,并于万历九年编制成新的《鱼鳞图册》。

参考资料:

【《鱼鳞图册》、《明史》】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837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古代最系统的“地籍档案”,国家土地在不到百年内消失了一半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