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同足球,被称之为“世界第一运动”一样,各行各界,似乎都要争出一个高低来,而在水果界,“第一水果”的名号,自然要属于苹果莫属,截止到如今,苹果因为它的营养丰富,价格低廉,便于生长,受到了广泛大众的喜爱,目前全球有超过80个国家种植苹果,全球每年苹果产量更是有6000亿吨,用于直接食用和做成酱料酒水等各种用途,位于水果的榜首。
事实上,苹果的历史,同样十分悠久,根据学者考证,大约在恐龙灭绝的时代,苹果树就已经能够长出这种粉红的果实,吸引鸟兽的吞食来为它播种,从此远传四方。
可能也有读者感到好奇,中国古代的苹果叫什么呢?其实是一个很优雅的名字,被日本保留至今。
如今我们常见的,这种又香又脆的苹果,诞生于欧洲中部,但是国内并没有大量普及,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传教士尼维斯将现代苹果的植株带到了山东烟台,苹果才广泛的种植,这也让烟台成为了中国苹果起源和故乡,在大力推广种植以后,走向了世界。然而中国过去,同样也是有苹果的,在秦汉时期也有记载,只不过这种果肉绵软易烂,虽然色泽鲜亮,但是对于吃惯清脆的现代栽培苹果的食客而言,口感并不受欢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绵苹果”,因此它们大多数作为观光用途。
西汉年间,这种绵苹果被称之为“柰”,意思是李子的一个变种,司马相如曾经有一篇《上林赋》描写了汉朝皇家园林上林苑的优美壮丽景象,其中就有“楟柰厚朴”这一句话,很显然,绵苹果在这里同样也是用于实现观赏价值。
不过更多的绵苹果,来自于温度更高的西域,包括印度等地,唐朝期间,绵苹果因为广泛从印度出口,又被称之为频婆果,“频婆果”是梵语bimba的音译,而这,也正是如今汉字苹果的由来。
不过与此同时,另外一种称呼也随之诞生,那就是“林檎”,啥意思呢,《本草纲目》解释到,因为这种果实甜美,能够吸引住林中的大量飞鸟,名字故此而得来。
由于唐代印度传过来的苹果十分少,不少人并没有意识到它和西域的苹果是同一种产物,因此僧人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说:“其果似此方林檎,极鲜明赤者。”意思就是要想知道频婆果长啥样,看看林檎就知道了。
这个名字的确唯美而且富有诗意,而最终它也被带到了日本,如今日本的苹果,用平假名“りんご”,翻译成汉字正是林檎。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以后,主流还是使用的频婆果的称呼,不过先是有文字改良者认为,草本植物,应当用草字头,就有了“蘋婆果”的名号,到了明代,王象晋《群芳谱》提到:“蘋果,出北地,赵燕者尤佳,接用林檎体。”随着文字不断简化,也就成为了如今苹果的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