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智能手机的老年困局:一个微信程序操作学两天,出行就诊连遇阻
9月20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办的第二届“安泰交响”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形下,健康码,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万事皆困。
8月17日,黑龙江哈尔滨,一老人疑因没有手机扫健康码,被公交司机拒载,遭乘客谴责,民警将老人带离公交车。此事经多家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热议。
无独有偶。据新华社报道,8月8日,大连也曾发生老人因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事件。类似报道并不鲜见。此前,《中国新闻周刊》微博发文称,今年3月20日,江苏镇江一公交车上,多名老人因老年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被乘客赶下车。
上述事件,看似“手机问题”,却指向养老困局与社会文明程度。国家统计局2019年统计表明,2018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而60岁以上老人会上网的比例仅为23%。
纵观全国,多地已开展相应服务,助力老人融入数字时代。早在2016年4月,四川成都双流区老年大学就举办了智能手机使用讲座。而在浙江、北京、深圳、沈阳等地,近年来,相关活动亦不鲜见。
智能手机的缺席,是否意味着晚年生活的孤独?科技发展,如何才能不以老人被边缘化为代价?红星新闻历时数日,先后寻访多位老人,就此展开调查。
↑漫画:老奶奶坐公交对着司机的头扫码,现代科技对老人来说有点难 资料图 图据东方IC
①“局外人”
从出行、支付到就诊
老人不会智能手机一路受阻
“现在是2020年*月*日,星期*,上午 8点整。”
成都市民王先生的一天,是从老年手机的整点报时开始的。每天8点至18点,手机会准时进行10次整点播报。
2019年5月,王先生以240元的价格在成都太升南路某店购得这部老年手机。对于78岁的他来说,字体大、功能简便、自动报时,是他选择老年机的理由,“我的视力下降很多了,看不清小字。”
两年前,儿子曾给王先生购得一款智能手机,用了不到2个月,就被王先生搁置了。他回忆,智能机功能繁复,每次接打电话,都需滑动界面、翻过各类软件,“经常没注意就点进别的地方,电话一直接不起来,着急。”
本来没有智能手机,对他的生活不会有任何影响——直到2020年,在过去的这个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春天,健康码,开始成为大家的出行必备。
王先生豁然发现,没健康码,几乎寸步难行。出行、就诊、购物……健康码,不仅是自我与外界的通行证,某种程度上,更决定了他能否保有起码的尊严。
今年4月,王先生因病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他伸手招车,前后见到两辆亮着红色“空车”标志的出租车,都从他面前呼啸而过,这让他纳闷。
少顷,一辆出租车终于停在附近。一经攀谈,他才明白,和前两辆空车一样,这辆出租车已通过手机软件和其他乘客约好了行程。
又等了十多分钟,真正的“空车”终于来了。王先生问,“师傅,收现金不?”
“不得行,”司机答,“要扫码。”
这让王先生犯了难。于是,他改乘公交车,“当时公交只喊戴口罩,没喊出示二维码。但(和坐出租车相比)就要多出差不多20分钟吧。”
到达医院,需要出示健康码。王先生表示,自己用老年机,无法出示,院方工作人员称,若无健康码,则需出示身份证。此前,王先生并不知道需携带身份证,遂返家,“后来,找的家附近药店的坐堂医生看的病。”
“防疫是全民共同的,我们理解,也支持。不是不愿意扫,而是老人机扫码确实有困难。”王先生希望,“应该有一个协调(机制),而不是一刀切。”
↑成都一家超市每天专门准备两三百零钞和硬币,方便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 (资料图)
对此,有学者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据东南网报道,福州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甘满堂教授表示,凡事均有两面性,不能一刀切。他主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7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用手机,采用其他的手段做好相关信息登记。70岁以下老人则应学会用智能手机。
甘满堂认为,70岁以下的老人,尚有学习能力,亦需年轻人相助。
东北林业大学行政法学教授周玉华也表示了相近的观点。据央广之声报道,在言及老人乘车受阻时,周教授说,“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有合法的身份。政府规章等不能减损公民权利,正常上下车是公民的权利。特殊时期已经过了,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松动的政策。”
②艰难的学习
点两下就能用的微信程序
阿姨学了两天,记了7个步骤
“哦豁,咋个又没得了?”72岁的黎阿姨坐在沙发上,手里的智能机像一个不听使唤的高科技玩具,让她颇为苦恼。
“你点到其他页面了,先退出……不是,点这个……”
身旁,儿子正教她如何使用健康码。黎阿姨拿了个本子,记录下操作步骤,但从头再来时,又懵了。
年轻人驾轻就熟的微信程序,黎阿姨举步维艰。年轻人短短两步“打开微信,输入‘天府健康通’”,在黎阿姨的本子上,列成了七个步骤:
1、在手机上往下划。(从最高的地方往下划)
2、点两个箭头的图案(点一下。联网:蓝色;没联网,灰色。)
3、点微信。(如果没找到,就把屏幕往左划。)
4、如果点错了,就按最左边的三尖角符号退出。(在手机最下方)
5、点放大镜。(放大镜在微信上方。)
6、在放大镜那里输“健康”。
7、点“天府健康通”。用完了,要再点“两个箭头”,取消联网。
两天后,黎阿姨终于学会使用“天府健康通”,但这并没让她释怀,“我有娃儿教我,那些娃儿出去打工、留学的老人咋办呢?”
让黎阿姨记忆犹新的是,今年5月,她去成都一家餐馆吃饭。对方明确表示,只能手机支付,不收现金,“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凭什么拒收呢?”
↑微信用户 资料图 图据东方IC
一年前,黎阿姨买了智能机,但仅限于接电话、看短信。儿子给她注册了个微信,还帮她加了十余位亲朋好友和单位微信群。她却从未用过微信,只是十天半个月让儿子代看一次,是否有留言。微信群里,总是亮着提示消息的红点,打开来,累积的群信息常达四五十条之多。
黎阿姨怀念以前使用老年机的日子,“不像智能机,经常出现啥子‘更新’,不敢点,怕点错。”
和黎阿姨不同,70岁的泸州市民张先生习惯了使用智能手机。一年前,他学会了手机淘宝、微信支付,有时还会发朋友圈。但直至今年8月22日记者采访时,他仍不懂何谓“健康码”,“不晓得咋个申请,我周围的老年人基本上也不晓得。估计要在手机上预约,还要做个核酸检测,证明是健康的?”
张先生坦言,儿子从未言及健康码的使用方法,“他都不晓得。”
同时,张先生表示,没有健康码,对出入小区和就医影响并不大。近日,其老伴生病住院,“她住院,我们家属进医院探望,都必须要做核酸检测。凭核酸检测结果进医院,所以没健康码影响不大。”
③小范围调查
超半数老人不用智能机
38%受访者称“太麻烦”“怕受骗”
今年8月26日至8月31日,红星新闻向73位64岁至87岁的老人发放了智能手机使用调查问卷。问卷显示,受访者中,智能手机使用者为30位,非智能手机使用者为43位。其中,70岁以下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比例最高,约为66%;70岁至80岁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约24%;80岁以上使用者约10%。
受访者选择使用智能机的主要原因是便于网络支付、和亲朋微信联系,而选择使用非智能手机的主要理由是字体大、音量足、操作简单、免于各类软件之扰。
93%使用非智能机的受访者称,因无健康码,曾遭遇求医受阻、进商场受阻等。
52%的受访者则表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曾遇到餐馆支付、打车支付受阻。
老人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途径67%为孩子教授,14%为亲友指点,10%为社区讲解,9%为老年大学等机构培训。
同时,6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学习智能手机。38%的受访者坦言“不愿意”,原因多为“太麻烦”“记不住”“怕受骗”。
对此,成都市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主任洪图坦言,“在我们做的这么多年服务里,发现有些老同志,对新事物的接受还是比较畏惧。想融入,但是怕。比如,有的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但很多功能不会用;有的老人不清楚应用平台是不是和钱有关,所以一般不得挂银行账户,觉得不安全。”
↑资料图 图据东方IC
④多地有措施
纸质证明代替健康码
多地还可用身份证、市民卡等
针对一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形,各地出台了用身份证、市民卡、纸质健康证明等代替健康码的措施。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的一位工作人员8月21日告诉红星新闻,“成都常住居民,可以去开健康申报证明。健康申报证明在社区医院都能开。”同时她表示,以四川省人民医院为例,彼时“直接测体温就行了。”而且老人的家人也可下载国家政务服务平台APP,“家属可以帮助多人申请健康码。”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看到,早在今年3月22日,四川成都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利民社区就发文称,“利民社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组长、网格员为辖区中老年人及未使用智能手机的居民申领个人‘健康码’,并打印成纸质的,方便居民出行。”
利民社区一位工作人员8月22日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整个龙泉街道都是这样做的。当时我们专门有个网格手机,有个系统,给他们开通权限了,帮他们注册。申请了,打印出来。”
她还表示,“现在没那种系统,没那种机子了。”究其原因,她解释,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很多地方都没要求用这个(健康码)了。现在没有人过来找我们做这个事情,因为他们基本上都弄好了。”
对于仍需申请健康码的老人,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家人可以用他们的手机,帮他申请。如果有独居老人,就喊居民小组长去看有啥子需要帮助的。”
和四川成都一样,多地可由社区或定点医院出具纸质健康证明,效果等同于“健康码”。如上海、江苏等地,无智能手机的人员,可由住所地社区审核并加盖公章出具健康通行证明,证明有效期为14天。
↑资料图 图据东方IC
据央视报道,浙江绍兴上虞区创新开发了“健康码畅通行”系统,居民可通过本人身份证代替“健康码”,针对一些无智能手机、不会申领“健康码”等问题,可由亲属或社区民警在网上代为申请,待导入系统后,即可凭证通行。
浙江杭州则开通了“市民卡+健康码”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卡码合一、刷卡读码”模式,在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代办申领健康码之后,他们只需刷一下市民卡,即可显示健康码颜色状态。
广东省的“粤康码”可保存及打印纸质“粤康码”,具有普通“健康码”同等效力。
⑤专家学者提建议
可用电子公交卡代替健康码
对独居老人开展个性化服务
针对前述现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一个社会不仅要对孩子充满善意,也要对老人充满善意,这才是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
王红坦言,“老人的一些东西,社会开始在考虑,但是考虑得很不够。”
她认为,“不会用电子设备的老人,其实可以带一个电子公交卡。这是大数据时代,很简单。电子公交卡就可以是个最简单的定位设备,完全可以是动态的。比如老人根本没有离开这个区域,活动范围很小,没有去高风险区,那么他的电子公交卡应该就是个绿码。”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进则表示,“疫情防控,事关公共利益。我们应该加大宣传,让老年人出行时,家里或者社区给他打印一份健康码出来,提前预备。”
而对于独居老人,他表示,“需要找社区居委会干部等给他提供帮助。或者让社区委托社会组织来帮助开展一些社会服务,尽量做好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工作。”
↑一些地区推出无人售卖,需要手机扫码支付等,对于老年人来说太陌生 资料图 图据东方IC
红星新闻记者 彭莉
编辑 于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