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变“硬”:连发7款机器人,大举进军智慧物流赛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许诺)10月15日,旷视科技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发布了机器人网络操作系统河图的2.0版本和多达7款智能物流机器人设备,并高调宣布了进军智慧物流行业的具体战略。而过去一年中旷视从物流和机器人领域延揽的三位副总裁级外部高管,也在发布会上首次集体亮相。

旷视变“硬”:连发7款机器人,大举进军智慧物流赛道

旷视高级副总裁、物流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庆才。 企业供图

从人脸识别到智慧物流,旷视在“变重”“变硬”

作为一家凭借刷脸支付成名的AI独角兽企业,旷视正在大举布局机器人和智慧物流。本次发布会上,旷视一口气发布了7款机器人及智能物流装备。这些物流装备中,包括能够连续工作12小时的长续航物料搬运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具有深度智能环境感知和识别能力、能够立体避障的激光SLAM导航AMR,具有快速平面搬运能力的SLAM导航堆垛智能无人叉车,以及人工智能堆垛机等。

“如今,旷视已成为最‘硬’的AI公司。”旷视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产品部总经理王宏玉在发布会上表示。不过,他也强调,旷视将主要做AI赋能的智能物流设备,而非在同质化产品上竞争。同时,旷视也将积极联合行业合作伙伴,共同为客户提供整仓智能解决方案。

“旷视一直坚持软硬一体化的产品布局,以加快AI商业落地。”王宏玉表示。而本次发布会上发布的“软”的产品,就是其机器人网络操作系统河图的2.0版本。据了解,相比于1.0版本,河图2.0拓展了业务控制、设备调度、架构高可用等方面的特性,实现了生产全流程可视、提前决策和自适应动态调优等功能。

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在发布会上表示,传统物流行业,人的工作压力大、部分工作环境苛刻,物流成本连年攀升,企业都在寻求降本增效之道,而疫情的冲击也促进了人机协作自动化场景的普及。“物流行业与AI正在经历双向选择的过程,AI帮助物流行业进行‘数智化’升级成为必然命题。”唐文斌强调。

从行业引入三位副总裁级“老将”,背后是旷视的AI落地焦虑

本场发布会上,旷视从物流和机器人领域延揽的三位副总裁级外部高管也首次集体亮相。全面负责旷视物流业务的运营和战略的旷视高级副总裁、物流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庆才,此前在物流行业有超过20年的从业经验,于去年9月份入职旷视。

负责旷视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和运营管理工作的高级副总裁、机器人产品部总经理王宏玉,在机器人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从业经验,于今年年初加入旷视。而负责物流战略、规划、市场和创新产品的副总裁、物流业务事业部战略和发展中心负责人王银学,同样有着20多年的物流行业经验,也是在过去一年内加入旷视的。

“在旷视大家都叫我老徐,但是在原来的单位他们都叫我小徐。”在发布会后的群访环节,徐庆才一语道出了物流与AI两个行业的微妙差异。创立于2011年的旷视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公司三个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又称“姚班”)的创始人今年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2岁。过去一年里,旷视从行业中延揽来这些“老将”并委以重任,反映出这家年轻的独角兽企业在AI落地难题上的焦虑。

旷视将自身定义为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深度学习是旷视的核心竞争力。但要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光有算法软件显然不够。唐文斌在演讲中也表示,引入行业老兵,正是为了要“技术+经验双轮驱动”。而据旷视透露,在公司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个人物联网“三级火箭”业务布局中,以智慧物流为切入点的供应链物联网是其中最新的,也是增速最快的一个。

据了解,旷视的智慧物流业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解决方案先后落地于鞋服、制造、汽车、医药、快消等不同行业的百余家客户。 公司正在打造的全球最柔性服装类智能仓项目,将依托河图实现连接并调度10类近4000台智能物流装备,包括700余台移动机器人。旷视供应链物联网业务的发展,或许可以减轻对“刷脸支付”这类传统强势业务的依赖,克服公司和行业对于AI落地的焦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许诺 编辑 赵泽 校对 薛京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99 字。

转载请注明: 旷视变“硬”:连发7款机器人,大举进军智慧物流赛道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