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行动,美国芯片巨头抱团身价4757亿“新龙头”诞生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自1958年美国科学家杰克·基尔比发明第一块集成电路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如同获得神助般飞速发展,并日趋繁荣。而美国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开创者,迄今为止还是稳坐全球行业大佬的宝尊,无论是芯片设计、制造设备,甚至标准的制定方面,美国都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不过在AI造芯风起云涌的时代,我国芯片研发如火如荼地开展,且在部分技术领域中迅速抢占制高点。在此紧迫的形势下,美国芯片巨头出手了。
美国芯片巨头抱团:身价4757亿新龙头诞生!
据英媒最新报道,美东时间7月13日晚,美国半导体制造商亚德诺(ADI)宣布将以2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竞争对手美信(Maxim),这是今年美国最大一笔并购交易,也是ADI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旨在提升ADI在汽车和5G芯片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待美国和其他地区的监管审核后,这笔交易预计在明年夏天完成。
据了解,ADI给出的收购价较美信当前171亿美元的市值高出约22%,这两家美国公司合并之后的估值将超6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57亿元),年营收将达82亿美元,工程师团队超万人,年研发投入约15亿美元。换而言之,为了扭转美国5G技术领域的颓势,美国芯片企业选择抱团策略后,一家实力更加雄厚的美国芯片巨头就此诞生。
事实上,为了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保持领先地位,这个夏天美国已连续采取两次新行动,提出AFA和CHIPS两项新法案。届时,若是这两项法案顺利获批,美国将拿出共计3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88亿元)来补贴美国芯片产业。回过头来看,美国及美企这一系列行动都隐隐透着担忧的气息。
毕竟,传统半导体大国的施压,倒逼我国加快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在这种趋势下,中国出现了一些明星企业,我国半导体产业也在多个方面有所突破,包括中芯国际14nm芯片开启商业化之路、中微5nm国产刻蚀机获得台积电认可、长江存储推出128层闪存、华为已接到多个国家的5G订单……
美国5G掉队简史:从基站之王到跌落神坛
耐人寻味的是,近期美国对我国科技龙头公司华为的“围堵追截”行为,也间接反映出美国面对中国的5G优势是极其紧张和有心无力。前文已经提及,美国可是集成电路的发源地,为什么到了5G时代,却变得如此被动?一句话概括即是,美国缺乏5G网络基础设备。
要谈起个中缘由,则要把时间线拉回到上世纪末。1983年美国通过反垄断法,把当时最大的电信公司AT&T肢解,再于1996年推动电信法,开放了电信市场。因此当时繁荣的美国电信业市场捧红了摩托罗拉,令其成为全球1G时代首屈一指的电信公司。更重要的是,摩托罗拉不仅会造手机,还是全球最重要的网络基础设备生产商之一,曾被誉为“基站之王”。
但从1995年开始,诺基亚借着2G手机声势快速扩张,逐渐蚕食全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1995~1997年,摩托罗拉收入收入增长放缓至5%,利润更是下跌了33%。好在美国还有朗讯,2G时代,摩托罗拉在美国的网络基础设备业务份额,基本被朗讯所接收。然而,曾经是全球最大网络基础设备公司的朗讯,和摩托罗拉一样无法适应急剧的通信技术转变,2006年只能以超低价格被法国阿尔卡特收购。
按理说,美国的科技产业本来就十分强大,即便摩托罗拉或朗讯倒下了,重新建立网络基础设备业务,甚至弯道超车也绝非不可能。但关键在于,3G时代迷失在专利费中的高通等美企纷纷放弃制造业务专攻技术;而4G时代里的谷歌或苹果等新兴巨头也从来不考虑接手。只因美国企业只想吃肉,不想啃骨头,根本不在乎网络基础设备这种低利润的业务。
随着数字经济占各国GDP的比重逐渐加大,如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这意味着未来世界最大的资源不再是自然资源,而是数据资源,5G技术恰好就是将数据红利最大化的“杀手锏”。但5G网络不仅仅指的是移动通信网络,更是通过物联网方式,覆盖整个国家及我们生活的任何一面,其部署离不开网络基础设备。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部署了35万个可操作基站,几乎是美国的10倍,且华为已经向海外运送了1万个基站。有声音指出,中国在5G领域的发展,将重现美国在4G领域的辉煌。
在此情形下,这也不难理解美国为何对于争夺5G领先地位的焦虑感和紧迫感如此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