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乱象升级:一再造谣封不死,监管难在哪

  今年以来,特别是疫情期间,热点舆情反复上演“反转剧情”,“吃瓜”群众看得津津有味,一些传统媒体人士则自嘲:“且让新闻飞一会儿。” “反转剧情”的背后,是愈演愈烈的自媒体乱象。

  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生态、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福祉,尤其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受经济利益驱动、平台监管不严、治理手段匮乏等影响,自媒体乱象不断,且逐步呈现运营管理机构化、内容创作组织化的特点,各种网络谣言犹如病毒,不断变异,其手段与危害都在升级。

  1

  虚实参半制造“爆点”:

  伪造嫁接、脑补细节、带节奏评论

  今年5月,一家自媒体发文说,牧民反映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草原被污染多年无人问津,同时配发令人触目惊心的航拍视频和图片。然而,环保部门实际调查结果却与自媒体反映的内容大相径庭,原来自媒体的视频是经过特殊处理的。

  “这是当前一种典型的造谣方式。”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监控支队有关负责人说,从造谣的内容来看,以往的谣言大都是一段文字,现在升级了,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视频来“佐证”。不过这些图片、视频大都是嫁接或伪造的。

  这位负责人还告诉半月谈记者,今年早些时候,在新冠肺炎疫情初起时,有网民发帖称,3具尸体躺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内一上午无人问津,也配发了现场视频。然而,调查证实,视频是很早以前的视频,反映的事件与疫情毫无关联,捏造者对视频进行了重新配音。

  “脑补”是当前网络谣言的另一个惯用伎俩。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类网络谣言多以热点新闻事实为文章主干,然后杜撰各种细节进行渲染,文章虚实参半,比之以往的纯粹捏造,让人更加难辨真假。

  今年2月,原南京医学院“3·24”强奸杀人案告破引起关注。案件告破第二天,南京公安尚未披露破案详情时,一篇“脑补”式“报道”却率先在朋友圈、微信群流传开来,点击量迅速突破10万+。

  “报道”详细披露了案件侦破经过,称受害者的师兄通过关系搞到遗留在受害者体内的嫌疑人精液DNA样本,分发给群里的各位学长学妹,然后借疫情检测之机各种比对,最终比对上嫌疑人舅舅,继而又通过Y染色体找到嫌疑人。

  “报道”有鼻子有眼,各种细节让人不由得不信。可是,经南京公安核实,这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虚假报道。文中嫌疑人姓氏、年龄都对,破案也的确是依赖Y染色体基因图谱技术,但其他破案细节都是杜撰的,既不是受害人师兄的功劳,也不是从舅舅找到嫌疑人,而是南京公安28年盯案不放、不破不休的结果。事后,南京警方召集媒体紧急辟谣,可仍有不少民众半信半疑,甚至说警方在抢功。

  “带节奏”的评论,也是一种升级的造谣方式。这类网评紧跟热点,听起来义正辞严,然而其引用的事实、数据并不真实,而是根据制造噱头的需要,故意歪曲事实,将读者观点带偏。

  最近发生在南京的“寒门大学生偷外卖”的反转舆情,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最初,警方通过多家媒体发布信息,交代了当事人是某公司职员,说明了偷外卖是因为自己的外卖被偷,起了报复之心。然而,一些自媒体的评论,抓住“考研大学生”“家中其他3姐妹辍学”的细节大做文章,最终演绎成“寒门大学生因饥饿偷外卖被刑拘”,将一个普通刑案硬生生推上热搜。

  2

  管不了,也管不好?

  经济与政治交织危害大

  “管不了,也管不好。”江苏苏南地区一位网信办负责人说,基层网信办对自媒体几乎没什么管理手段,遇不实报道,很难属地管理,大都需要层层上报请求上级处理,上报和反馈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谣言传播速度。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基层网信办负责人还告诉半月谈记者,为应对网信部门监管,同时更多获取网民点击、转发,一些不良自媒体在手段、技术上也不断翻新,让网信部门疲于应付。

  最典型的是“转世号”,一再造谣却封不了。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有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个名为“微客铁汁5”的账号曾多次在网上造谣,被相关平台查封多次,但每次查封后,更改一下账户名最后的数字,就又“复活”了。疫情期间,这一账号因造谣再次被查封,已转了“5世”。

  更胆大的是,还有自媒体为了让谣言更可信,竟冒充警方账号。不久前,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网络水军案,相关涉案团伙控制的公众号达200多个。这一团伙将其中一个公众号伪装成警方的账号,取名“警花说事”,头像也换成一个穿着制服的女警,让很多网民,包括网信部门,误以为这就是一个警方的公众号。

  江苏省网信办有关处室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最近出现一种新的自媒体造谣方式,一些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恶意“标题党”链接在微信群、朋友圈频频出现。调查发现,此类不良信息竟是通过锁定IP地址、GPS、手机号码等方式确定位置信息,动态转变标题,诱导读者点击,通过“蜘蛛池”等引流技术跳转至各类非法暗链地址,最终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严重扰乱属地网络传播秩序。

  “针对传统的网络谣言,许多网民已经有了一定抵抗力,然而这些变异的网络谣言更具迷惑性。”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相关负责人说,特别是一些不良自媒体、网络大V逐利“粉丝经济”,将大量境外谣言“倒灌”至国内,将商业利益与政治目的交织在一起,严重危害社会稳定。

  内蒙古自治区一位基层网信办负责人认为,一些不良自媒体在制造舆论热点,获取流量与收益的同时,不惜歪曲历史与事实,传播错误价值导向,激发网络负面情绪,甚至散播民粹主义,对网络环境及社会稳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降低了传统媒体、政府的公信力,还在不断辟谣中浪费大量行政资源。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通过大量案例调查发现,自媒体逐步呈现出运营管理机构化、内容创作组织化的特点。尤其一些靠曝光吸引关注度的自媒体,从内容制作到推送都是团队化运营,以更大程度吸引流量,实现价值转化。

  3

  话语权给了个人,监管模式也应变革

  “反转新闻”何时休?自媒体究竟该怎么管?一些研究学者认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当认清自媒体属性,再推行有针对性的举措。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翼青说,虚假报道、网络谣言是世界性难题,并非中国所独有,它与自媒体几乎是相伴相生的。这些自媒体制造网络谣言,有的不一定是要读者相信它的报道或言论,而是要你点开链接,点击其广告。自媒体造谣制造热点,与其盈利模式密切相关。

  一些专家还指出,传统媒体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般都要进行专业培训,发稿前都有相应的把关流程,追逐舆论热点的同时,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自媒体则不同,它搭建在一些社交网络平台之上,将话语权给了个人,而每个人的文化层次、道德观念、个人利益诉求都不一样,又缺乏专业培训,规则和底线意识不足,各种谣言自然层出不穷。

  今年疫情期间,清华大学教授沈阳就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美两国间的谣言进行了建构分析。他认为,要管好自媒体,遏制谣言,必须了解其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一些业内人士和基层网信部门人员建言,首先,应当强化自媒体服务平台的主体监督责任,增加其失职监督的责任成本。当前舆论环境已经发生改变,人们大多通过一些社交网络平台获取信息,这些平台应对信息发布加强把关,增加责任意识,避免一些不良账号不断死而复生。

  二是强化网络自治。一些专家认为,依靠相关部门有限的力量,监管面广量大的自媒体,是管不住的,必须转变监管模式和思路,强化网络自治,一方面提升群众对谣言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畅通不良信息举报渠道。

  三是要对广告联盟进行治理。一些基层网信办工作人员认为,自媒体制造谣言,目的在于获取流量,进而获得广告分成。需要推动广告联盟的治理,从根上遏制网络谣言。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造谣信息发布主体的处罚力度,尽快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

  另外,还有一些业内人员建言,传统媒体要增强舆论监督报道、深度调查报道能力,抢占网络空间,对冲自媒体虚假报道带来的影响,提升舆论引导力。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332 字。

转载请注明: 自媒体乱象升级:一再造谣封不死,监管难在哪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