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消费问题,提振消费从心开始。
2021年的3月15日,“十四五”以来的首个消费者权益日。央视将于3月15日晚8点直播315晚会,本次晚会的主题——“提振消费从心开始”。
首次的315晚会是在1991年3月15日开幕,而今年也恰恰是315晚会的30周年,每一年的315晚会中都有不少不法企业被央视点名和曝光,其中涉及到汽车、视频、住房、科技、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对此,消费者可以关注些什么?哪些行业企业又该自省呢?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发布的《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下称《情况分析》),梳理了一年来消费者投诉热点和媒体关注热点,这几个领域可以格外关注。
1.汽车行业
此前,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特斯拉,涉及异常加速、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等问题。
丰田旗下多款车型都出现了机油增多及机油乳化等问题。尤其是亚洲龙,在车质网上的相关投诉较为严重。
在车质网2020年投诉榜单中,以速腾为首的大众车型存在变速箱异响、顿挫的情况,投诉量为1199宗。其中,还涉及到朗逸、宝来等多款车型。
有地方消协通报指出,中级车合资品牌中别克投诉量突出,雪佛兰、上汽大众紧随其后;国产自主品牌吉利、荣威、比亚迪等投诉较多;豪华品牌宝马、奥迪、奔驰投诉量靠前。
此外,购车合同存“猫腻”、售后服务不到位、汽车保险捆绑销售等也是汽车消费投诉中多见的问题。
3月14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涉汽车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审理情况通报会。该院发现,当前消费者主张经营者存在欺诈行为的类型主要分为隐瞒信息、质量不符、标签瑕疵、虚假宣传及其他附随义务五大类。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汽车行业专业性极强等,导致部分问题无法鉴定、难以判断,给审判带来难度。法院建议,汽车行业协会等组织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汽车交易领域的行业规则和标准,规范经营者行为。
“纠纷增长的同时,还能够看出经营者不规范销售行为与消费者日益提高的维权意识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消费者存在着维权能力不足、举证困难的短板。”北京市三中院副院长薛强薛强称,伴随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更新换代,新问题层出不穷,部分问题存在着无法鉴定、现有技术难以鉴定或虽可以鉴定问题是否存在但无法鉴定出问题发生的时段等困境,也让案件审理难度进一步提高。
2.直播带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为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了新动能。但直播带货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收到的各类网络消费投诉举报增长26%,其中上半年全省受理的网络直播购物消费投诉较前年同期上升168.8%。
“明星网红都在用!”
这是在各大平台的直播带货场景里最常听到的描述,但商品良莠不齐、货不对板等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一句“明星网红都在用!”足以忽悠绝大部分的消费者。
传统电商消费是“人找货”,消费者会对所购商品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可以货比三家,但直播带货是“货找人”,消费者只能在短暂的直播当中,通过主播介绍完成消费,产品的性能、质量对消费者来说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个时候只能寄期望于带货主播的操守。
直播带货的问题,除了质量低劣、虚假宣传、售后不到位等老问题,还有公众人物带货刷单造假、流量造假、虚假举报等新问题。
对此中消协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加大对直播平台、主播、经营者的审核、监管力度,明确直播带货视频的保存期限,相关主体的证据提供义务;强化直播平台责任,加强对不法直播行为的查处,完善信用惩戒措施,对严重违法的责任主体实施市场禁入。
3.网约车
滴滴打车几年内发生多次事件,跟平台监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于滴滴是私家车运营,相比交通局客运管理处监管的出租车存在着随意性,摄像头,语音录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了不少问题的出现。
此前,长沙一女子从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两度约谈货拉拉,再度反映出摄像头,语音录制等不完善的问题。虽然3月11日,货拉拉宣布上线“安心拉”智能行驶记录仪,前端设备运行+后端平台监管+应对机制护航录音功能,试运行车载设备等整改措施,但是长沙女子的悲剧已然发生,不由得让人感叹,如果早一点上线,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吧。
花小猪算是年轻的软件了,但是就在短暂推出时间里,也出现了随意更换路线,辱骂乘客的问题。
究其问题根源还是监管问题,按理来说,新软件上线前整合优势,规避问题更加容易,但是通病却依然存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教育机构
“华尔街英语退学费难?”“金宝贝早教为啥不好退费?”“学霸君爆雷后,课也上不了,学费也退不了,咋办?”
全国各地的校外培训机构相继被爆料出“退费难”等各种问题。
在中消协发布的《情况分析》中显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培训机构频频倒闭、跑路,没有善后措施;培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与合同约定不符,课程缩水,师资不稳定;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或虚假承诺;培训机构资质不健全,甚至没有相应资质;服务合同含有不公平格式条款,消费者退款难;线下培训转线上,单方变更服务协议;培训机构乱收费,不开具正规发票;部分培训机构诱导消费者办理“培训贷”。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过于商业化、过于功利化了。”以线上培训为例,过去两年中,在线教育机构的‘烧钱’营销大战,不但导致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抬高营销成本,而且也让舆论对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广告怨声载道。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在线教育有优势也有缺陷,是利弊并存的。要立足教育回归教育,从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发,深刻意识到当前存在的行业发展危机,加强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并配合监管,回归做教育,以教育思维发展行业。
5.大数据杀熟
此前,复旦大学某教授带领团队在全国多个城市完成“手机软件打车”的调研报告,实地测试并阐述了打车软件存在的“大数据杀熟”现象。
3月14日,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在官网发文,通过在不同平台测试了订房、买菜等业务,不同账号的价格差异比以前更大,但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千人千价”是由原价与各种优惠券所组成的。这些券并不是账号钱包里原有的,而是算法临时生成的。算法也为这些优惠券说明了各种不同的理由,比如“上个月你打过车”“前天你买过菜”等等。
上海市消保委的文章指出,杀熟的方法就是歧视性算法,杀熟的结果就是以消费者的权益换取平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兑现。呼吁健全数字规则,尽快出台算法规制,促进平台算法公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小结
今天是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除了关注央视的315晚会以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自身对消费者权益问题的保障能力。
对于生活中的消费纠纷问题,有关人士表示,可以凭借购买记录、微信聊天记录、付款记录、照片等证据材料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也可以拨打12315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甚至可以直接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维权。
一是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二是注意保留有关证据材料,万一遇到纠纷,这些证据就是证明自己诉求的重要依据,对成功维权起到重要作用;三是消费者在消费前应尽量加深对产品及商家、平台的了解。
财经下午茶综合自浙江日报、法制日报、中关村在线、红星新闻、上海法制报